中科创星张思申:不要幻想迅速缓解“缺芯潮”


中科创星张思申:不要幻想迅速缓解“缺芯潮”
文章插图
Silicon Chips(来源:Pixabay)
始于2020年上半年的“缺芯”事件如今愈演愈烈。从汽车到消费电子制造业,全球芯片短缺问题正引发连锁效应,停产停工、产品涨价、出货延期潮正逐步扩大,眼下已到了“燃眉之急”的地步。
据日经新闻4月8日的报道,由于零部件短缺问题,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苹果部分MacBook与iPad的生产已被推迟,零部件订单从今年上半年延期到下半年。报道指,芯片短缺已导致MacBook生产过程中一个关键步骤的延迟,即在最终组装前先将元件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显示屏及相关组件,一些iPad组装被推迟。
3月29日,蔚来汽车宣布,因芯片短缺,决定自即日起将合肥江淮汽车工厂的生产暂停5天。较早之前,包括本田、丰田、日产、福特、现代在内的汽车制造商也已经缩减多款终端汽车、皮卡的产能,导致今年全球汽车行业的收入受损估计超过600亿美元。
更为严重的是,据环球时报报道,美日韩三方国家安全保障部门负责人日前在华盛顿举行会议,来讨论全球芯片产业缺货等问题。日美政府准备设立一个由两国相关政府部门组成的工作组,美方可能要求日本配合其进行对中国出口进行管制。该报道指,美国联合日韩意欲打造一条没有中国的芯片产业链,想联合盟国联手打压中国。
那么,“缺芯潮”究竟会持续多久?一颗小芯片的短缺,为何会导致全球电子产业危机?针对这些问题,中科创星董事总经理张思申近日接受钛媒体App的独家采访,详细阐述这次缺芯的核心原因,以及“缺芯潮”对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影响。
张思申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七七一所副总工程师、集成电路工艺专家组副组长,西安西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总经理,陕西光电子集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在中科创星期间,张思申专注于光电芯片方向的投资,目前已孵化二十多家光电项目,主导中晟光电、彗晶新材料、启尔机电等投资案例。
张思申认为,“缺芯潮”影响范围广,汽车芯片保守估计会到明年(2022年)上半年开始有所缓解。针对全领域,估计三年后产业链才能恢复供求平衡。全球芯片短缺事件最终会导致产品涨价和终端缺货。
对于小米、百度、字节跳动等互联网企业在面临芯片短缺环境下开始宣布启动“造芯”,张思申对钛媒体App表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公司体量达到一定水平,需求量大,它们希望通过“自造芯片”来获取可靠的供应,增加底层能力,顺便节约成本。加上国内半导体政策环境利好等因素影响,互联网企业日前都纷纷宣布有造芯计划。而这些企业现阶段基本都处于芯片设计环节,还无法改变产能短缺的状况。
针对目前被投公司的芯片短缺困境,张思申告诉钛媒体App,中科创星将利用自有平台、产业链上下游、资金等资源,帮助一些初创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张思申强调,短期内国内芯片短缺现象不会有明显好转,不要幻想能迅速缓解“缺芯潮”。包括专利、技术等依然有很高的壁垒,产业链底层设备材料主要依赖国外,中国芯片产业很难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中科创星张思申:不要幻想迅速缓解“缺芯潮”
文章插图
中科创星董事总经理 张思申
以下是张思申与钛媒体App之间的对话内容,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略微整理和编辑:钛媒体:您认为缺芯潮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张思申:我感觉是从去年上半年的时候开始的。最早从汽车领域爆发出来,当时,整个汽车产业链销售额没有像以往那么强劲,反而在前端砍单。当砍单之后,一些代工厂产能转给了别的领域。等新冠疫情在2020年下半年有所缓解新下,需求开始增长,产能的供应又没有及时的调整过来、供应不上,造成了汽车的芯片的短缺。整个社会智能化的发展以及疫情导致网上办公的需要,需求大增,最终传导到到所有行业都“缺芯”。
我认为“缺芯”这个事会持续较长时间,乐观估计会到明年(2022年)上半年汽车电子行业会有所缓解,其他行业至少得等两到三年之后,悲观的话估计五年后才有芯片供应的恢复迹象。
钛媒体:为什么这次会缺芯如此严重?
张思申:原因非常复杂,是多个事件交织在一起的。首先是芯片需求的增加,在AI时代中,各种电子设备终端开始智能化,需要的芯片数量就比之前多出数倍,比如,智能手机摄像头变得越来越多,也让CIS芯片数量增加,导致供需不平衡,使得缺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