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淘宝账户名都能改了,淘友圈与个人主页能取消吗( 二 )


这类“圈”功能虽然看似拉进了用户与好友的距离 , 能够起到分享好物的作用 , 但用“默认开启”所粉饰的自动分享 , 难道一点都没有侵犯用户的隐私吗?
更进一步来说 , 隐藏在APP设置深处的“权限开关” , 也需要各位用户更加留心一些 。 如今在诸多APP中 , 包括“通过联系人或微信关联好友推荐”等功能是默认开启的 , 一着不慎便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隐私信息”公之于众 。 正如部分用户在社交平台询问“为什么别人能发现我正在逛淘宝” , 这个问题无疑也印证了用户对于隐私权限自动开启的“不知情”和“迷惑” , 甚至不知道“为何而开、在哪关闭” 。



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在2021年11月1日的正式实施 , 其中对于个人的权利保障范围以及敏感个人信息处理等问题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 因此平台方按监管要求更新了隐私协议、上线了“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等功能 。 但动辄上万字的隐私协议 , 就像人为制造的阅读障碍一样 , 并未给用户提供一个简洁、直观的解释;而针对各APP宣称的“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按钮 , 真要找到仍需经历多个环节 。
虽然曾经有位互联网行业大佬曾指出 , 用户对于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 , 甚至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 , 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 。 但从舆论对于“隐私协议过长”、“隐私按钮难找” , 以及“XX圈侵犯隐私”的探讨不难看出 , 用户对此的反感情绪并不算低 。
不可否认的是 , 在诸多的负面声音中 , 其实也有部分支持“淘友圈”、“拼小圈”的观点 , 但正如同有业内人士建议的那样 , “这种直接涉及用户隐私的信息应当单独取得用户的同意 , 最好是以弹窗的方式进行提示和授权” 。 而比起“同意”二字 , 消费者所需要的显然更是“知情” 。



大家不妨设想一下 , 在“淘友圈”的购买记录中 , 有个人喜好的零食、服饰品类、近期的购物轨迹 , 随着这些记录的累计 , 发现一位用户的消费频次、生活习惯、消费水平显然并不是那么难 。 而这与分享的喜悦比起来 , 或许更加让人细思极恐吧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