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学思维看产品之企业协同( 二 )


钉钉的很多产品功能点,与其说是在实现企业内部的协作需求,倒不如说在实现“老板”的管理需求;因为需要快速的找到人而诞生的“钉一下”为钉钉的前期发展带来了直线性的发展,而与之一起打组合拳的已读未读功能,更是让员工在办公中无处可藏,把钉钉带上了一个新高度,也为后续中国企业协同产品奠定了一个产品基调,放眼当前协同产品池,强提醒+消息状态已然成为了企业沟通工具的标配。
用经济学思维看产品之企业协同
文章插图
而为了企业更好的嘉奖与“刺激”员工成长,钉钉推出了独有的专属红包,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发送指定员工领取的红包,还可以在群组内出现撒花等庆祝的交互样式,真正成为了老板们弘扬企业价值的工具。
用经济学思维看产品之企业协同
文章插图
类似的场景你也可以在闪布中看到,作为传统行业出身的协同办公产品,自上而下的体系仍然深深影响着产品的整体逻辑与优先级。
闪布的用户状态,去除了多种可能性的复杂度,屏蔽了用户手动操作的机会;简单粗暴的反映出员工的在线情况,简单的状态展示有别于钉钉与飞书的多种自定义选项,以此减少员工之间沟通的时间等待成本,加强了管理者的把控程度。
用经济学思维看产品之企业协同
文章插图
但是,协同产品真的只要做到搞定老板就可以了吗?
从科斯定理所说,一项有价值的资源,不管从一开始它的产权归谁,最后这项资源都会流动到能最大化利用其价值的人手里去;而企业协同是员工用来相互协作的工具,其价值必然也会体现在员工上,因此企业协同不仅需要有决策者的考量与拍板,同样需要有使用者的易用与喜爱,正如飞书在做的一样。
基于对 “生产力工具缺乏变革、工具不应管控人而要激发人、B 端产品应具有和 C 端产品同样友好的用户体验”三方面的思考,字节跳动启动了飞书项目;因此飞书自娘胎里就把使用者放在了自己的意识中,不论是视觉与交互的感官体验,还是各模块间产品功能的强耦合,直至深层的极致系统性能。
飞书都给用户们带来了与普通办公软件及其不同的感受,翻看飞书的软文、App Store等各渠道的用户评论,夸赞与认同占了极大的比例。
用经济学思维看产品之企业协同
文章插图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处理这白与黑的关系呢?
兹认为作为企业服务领域的标志性产品,企业协同仍然需要将解决企业问题,降低企业损耗,提升企业效率作为迭代的基础,通过产品的方式将线下的流程电子化,人工的行为系统化,化繁为简实现产品的目标;因此不论是产品需求的优先级排序还是产品的北极星指标,让协同真正在企业间实现价值是首位的;同时在降本提效的基础上也需要保证维护员工的个人权益,不以牺牲使用者的主观意愿为代价实现目标,最后逐步提升产品的易用性与优秀的使用体验。
举闪布的案例,闪布的工作台初期是由企业的运营管理人员进行全局配置,用于推广与运营企业内部应用,隐藏每个员工看到的工作应用都一模一样,有些自己不常用的或根本不接触的应用也常常被强制挂在首页突出位置。
在接收到各方需求反馈后,闪布将工作台的应用分成了“我的应用”与“全部应用”两部分,并且允许用户主动选择应用与相应位置,且当用户自定义后系统将不再推送后台运营配置的默认应用;这个方案不仅能满足企业针对员工(大部分用户都不会修改默认配置)的内部应用推广需求,也可以保证员工(小部分会修改配置)的自身权利得到保障,很好地诠释了白与黑,天与地的融合之道。
用经济学思维看产品之企业协同
文章插图
三、实现更好的协同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济学里也有一句话叫给穷人钱比给穷人食物更有帮助,因为钱有选择的权利。这些意思用在协同产品上也最为合适不过了。
协同产品不只是单纯的给用户一个工具,更需要传递更高效的工作方法。
就好像Xmind给普通大众带来思维导图框架的思考方式、Visio给用户带来具体严谨的逻辑思维流程一样,协同产品也需要通过探寻用户的日常使用情况(包括痛点、痒点、爽点灯),获取一些反馈的信息;能够支持并满足用户在日常办公过程中的需求,并可以将各类需求整合成一种工作方式与工作方法,并将此反哺给用户,帮助用户规范工作流程、加强管理能力、找到正确的办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