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取、舍,钉钉正在进步

钉钉|取、舍,钉钉正在进步

文章图片

钉钉|取、舍,钉钉正在进步

文章图片



新眸企业服务组作品
作者|桑明强
走到今天这一步 , 钉钉并不容易 。
从早期的协同办公产品 , 到数字化生产力工具 , 过去7年里 , 钉钉累计经历了6次大的版本迭代、4次品牌更新以及多次战略调整 , 昨天的钉钉发布会上 , 坐拥5亿用户规模的钉钉进行了战略转向——从追求规模变成做深价值 , 在强调生态战略要位度的同时 , 明确了自己在数智时代的新使命:让进步发生 。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几年前的微软 , 新任CEO萨提亚·纳德拉为挽救颓势 , 把战略重心押注在云计算上 , 背靠Microsoft Azure , 对过去的办公产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 以Microsoft 365为例 , 它由Office 365发展而来 , 于2020年集成了Office组件、Teams以及OneDrive , 在做深高频IM的基础上 , Microsoft 365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力云 。
反观钉钉 , 它最早被用于提升阿里内部组织效率 , 商业化至今也未长成国外SaaS的模样 , 在叶军(钉钉总裁)看来 , “这和国内外企服市场环境直接相关 , 钉钉是一款很特别的产品 , 它的属性是ToB的 , 但却拥有着ToC的用户规模 。 ”找不到可以对标的标的 , 在多数时间里 , 钉钉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 如果以“云钉一体”为分界线 , 钉钉前5年的产品路线是在摸索国内企业服务市场的宽度 , 后两年在做深数字化生产力工具的厚度 。
这意味着 , 相比于微软 , 钉钉的故事更有“中国特色” 。
2858天里的变与不变数字化这班车 , 比早晚更重要的是 , 你为什么出发?比快慢更重要的是 , 你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在钉钉出现之前 , 协同管理软件在中国虽已发展了数十年 , 但行业整体格局较为分散 , 市场集中度也比较低 , 在这种环境下 , 钉钉能从一众传统OA中杀出重围 , 关键就在于搞清楚了真正适合企业级用户的协同效率工具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 用一个非常高频的企业级IM解决组织间沟通问题 , 是钉钉当时给出的答案 ,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智能审批、智能人事、考勤打卡等基础但高频的功能模块 。
循着把“线下”搬到“线上”的惯性逻辑 , 钉钉前几年几乎把能想到的商业模式都探索了一遍:通信(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群直播、短信通知、企业邮箱)、硬件(视频会议一体机、门禁、考勤机)、企业支付与交易、数据服务(查企业)、应用商(宜搭+开放商店+应用商店)、通用SaaS应用(文档处理、企业云盘存储、企业移动门户、OA审批、项目管理)、领域应用与行业应用(HR SaaS , 教育行业解决方案SaaS) 。
这么做的意图显而易见:用产品的丰富度去打动企业级用户 , 但事实上 , 国内企业服务市场有着典型的特殊性 , 多数企业仍习惯于传统的定制化系统部署 , B端执着于替换成本一度阻碍了钉钉的商业化进程 。
这也是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之间的本质区别 , 一般来说 , 2C业务是“短链”的 , 普适性的 , 2C产品出现问题后可以进行快速迭代、快速试错 , 试错成本高但反馈速度快;但2B业务是“超长链条”的 , 甚至更加定制化 , 这就导致企业端的变革没有办法快速试错 , 甚至很难形成趋势预估 , 一切都要等待运转过后的漫长反馈 。
【钉钉|取、舍,钉钉正在进步】这其中 , 还有巨大的市场教育成本和沉没成本需要玩家自己承担 。 因此 , 与其说这是钉钉的误判 , 倒不如说是整个国内ToB市场的不成熟 , 但换个角度思考 , 也得益于钉钉过去5年多对国内企服市场的探索 , 让它在近两年的产品演绎思路逐渐明晰 。

图:钉钉发展历程(由新眸绘制)
疫情期间 , 钉钉将人力、资源全面投向教育、抗疫 , 这种战略上的选择 , 为钉钉带来一次高增长;去年5月 , 钉钉推出了首个低代码聚合平台“钉钉搭”;紧接着 , 在10月未来组织大会上 , 钉钉在协同类产品上进行了一次大的升级 , 推出会议协作新品钉闪会(昨天的发布会已迭代至2.0版 , 创新性地引入了亚马逊6页纸文化)和自研的钉钉文档;次月 , 钉钉成立了音视频事业部(近期收购了拍乐云) , 下设钉钉蜂鸣鸟音频实验室 , 意在探索下一代音视频会议形态与钉钉的结合;今年3月 , 基于BPaaS中的开放能力 , 发布了酷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