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文学、真人影视剧到动画,武侠故事的变与不变(上)( 三 )



《笑傲江湖》系列电影之前 , 金庸小说改编影视片极少有在商业方面的成功之作 。 甚至被国人奉为经典的TVB武侠电视剧 , 实际上也是香港娱乐工业流水线的产物 , 能在八九十年代在内地电视台一炮而红成为情怀作品 , 与那个时代内地娱乐极不发达有着密切关系 。 从《笑傲江湖》到《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 徐克这一系列电影成功的原因正是在于成功把握市场脉搏 , 将武侠文化与现代人文精神、影视视听语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 以解构与创新为基础 , 从而改造或颠覆传统 , 也使得武侠再度成为了港台影视里的热门题材 。

千禧年前后 , 武侠影视热逐渐从港台吹到了内地 , 内地和港台涌现出包括《卧虎藏龙》《七剑下天山》《满城尽带黄金甲》《功夫》《鹿鼎记》《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等影视作品 , 影视人都在各施妙招 , 把自己想讲的故事装进武侠这个梦里 。 这足以证明 , 当承载故事的媒介发生改变 , 表现形式也随时发生变化 , 尽管它可能和原本的小说故事天差地别 , 而只要武侠故事的“那股味儿”却没有变 , 以符合媒介载体、契合受众需求的创新对这种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 是可以满足国人武侠情节的 。 有人说 , 如今武侠故事没落 , 是因为武侠精神离这个时代相距甚远 。 ACGx认为此话差矣 。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墨于1996年所著的《刀光侠影蒙太奇——中国武侠电影论》一书中 , 曾提到“武侠”要拆开来看 , 中国的武侠电影以武开始 , 以侠兴盛 , 武是冲突 , 是动作 , 侠是电影的精神品格 , 境界层面 。 传统武侠故事外壳固然是以暴制暴 , 但是武侠影视内容在经过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 在表现形式上正在弱化以暴制暴这层外壳 , 其内核追求正义、扶危济困、维持公平正义一直从未变过 , 这其实是中国人价值观的体现 , 是超越了时代的存在 。 当我们快进到如今的国产武侠题材动画时 , 这些作品并非部部完美 , 但是它们善于在全新的渠道中 , 通过不同的故事解读 , 向完全不同的受众群体传播侠客江湖、武侠精神的魅力 , 这显然是又一次针对“武侠”的创新 。 在十多年前 , 有三部武侠题材电视动画给中国95后、00后的年轻观众留下了深刻影响 。 它们分别是2006年播出的《虹猫蓝兔七侠传》 , 2007年的《秦时明月》和2012年《侠岚》 。 这3部武侠动画以跌宕起伏的剧情和出色的人物塑造 , 对儿童观众产生了极大吸引力 , 也逐渐孕育出新一批武侠受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