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愫说育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有一个人,Ta十项全能,Ta什么都好,Ta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到大,
父母总说:你为什么就不能像XXX一样?
老师总说:你们班真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学生!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说:“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少年说》中,一位妈妈面对女儿的吐槽,理直气壮地给出了答案:“我知道我一直在打击你,因为我认为在你的性格里,其实你要不打击,你可能就会飘。”
文章插图
原来,那些对我们寄予厚望的亲人/长辈们都是“用心良苦”——
1、他们相信骄兵必败,为了磨砺孩子,所以不断地打击,令其保持“清醒”和谦虚;
2、他们坚信只要帮孩子把错误和不足挑出来,孩子就能变得更优秀。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你认为“打击+纠错”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吗?《少年说》中,这位女生控诉妈妈总是拿“四项全能”的学霸女闺蜜跟自己对比(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乃至全联盟第一)。
文章插图
“你看你成绩这么差,为什么她会跟你做朋友呢?”母亲的话犹如一万点暴击。
女孩哽咽道:
“我说了我不适合激将法,你们老是打击我,我就一定会觉得自己很差,但是你们从来没有改过,每次考试成绩一出来,都是先说我的差的。妈妈,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呢?”
文章插图
妈妈说:“你很棒,但是——”
注意!她要开始纠错了!
“你很棒”只是随口一说,“但是……”后面才是重点。
文章插图
但是——“我是属于比较客观的”、“你没有get到重点”。
重点是——
“我肯定你”是没有用的,“有些东西你一定要改”才有用。
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文章插图
其实女生在台上的表述很清楚,“我知道别人很厉害,我也很努力,可是为什么你从来没看到过呢?”
她只是渴望自己的努力被看到,被认可,但她的诉求却无法得到满足,妈妈始终在强硬地跟她讲“我都是为你好”的道理,“强行”关闭了沟通通道。
讽刺的是,这位学霸女闺蜜的妈妈对自己的孩子也不够满意,她选择性忽略女儿已经完成得极好的部分,眼睛看向令她“不够完美”的短处——
“你看看你们班那些同学,每一个人体育都及格了,而你呢,什么都不行!”
文章插图
这类父母有一种类似于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恐惧心理:一个小问题不解决就会引起连锁反应,最后变成一个大问题。
因此,一些家长常误认为能够及时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代表着一种教育水平,以至于把孩子做对了、做得好的事情当成是理所当然。
在亲子关系中,家长们对孩子的观察的确是有选择性的。观察到什么,决定了我们思考或准备什么,最终影响到我们去做些什么。
孩子总是别人家的好!这是很多家长都容易犯的错误。
文章插图
亲子沟通是一门学问,父母不会好好说话,伤害真的很大柔软的舌头有时候比锋利的刀更伤人,有没有一些话,使孩子和你渐行渐远?
1、“我都是为你好!”
这言一出,便是“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的万能钥匙,杀伤力太强大了!
一部分孩子乖乖地成为“提线木偶”,主动或被动阉割掉一部分自我,以父母的理想为自己的奋斗的目标。万一做达不到要求,便会产生强烈的内疚感,觉得自己配不上父母的爱,从而产生抑郁情绪。
文章插图
要么对父母的挑剔进行激烈地反抗,亲子关系岌岌可危,有些孩子甚至以极端的方式来摆脱控制,比如离家出走,自暴自弃。
文章插图
2、“只要你幸福,我怎样都可以”
日本教育心理学家加藤谛三先生在《情感暴力》中对写道:
- 宝妈|那个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变成“老太太”的80后宝妈,后来咋样了
- 经产妇|进产房后五大尴尬场面,能淡定面对的初产妇很少,经产妇波澜不惊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meg吃鱼的这些讲究,您知道吗?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孩子|剖腹产划伤孩子头部,医生很快就会好的,7年后家长找上医院
- 防疫新规|德国出台防疫新规 加强对未接种疫苗者的社交限制
- 宝妈|三个月的宝宝,为何“偏爱”竖抱?抱对了的宝宝更聪明
- 怀孕|3次胎停后...39岁的她能圆梦吗?
- 医生|让宝妈提心吊胆的“上环”,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可能会有点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