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德邦百亿“卖身”背后,京东的阳谋与野心

德邦|德邦百亿“卖身”背后,京东的阳谋与野心

文章图片

德邦|德邦百亿“卖身”背后,京东的阳谋与野心

文章图片


撰文 / 杨俏 陈米粒
编辑 / 田晏林
不出意外 , 这或许是中国物流史上 , 近年来最贵的一笔收购 。 据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 , 德邦股份已确认并入京东 , 交易对价或超百亿元 。 行业普遍认为 , 收购德邦 , 能够弥补京东物流在传统大件快递上的不足 。 然而这份驱动力和想象空间能为企业创造多少回报?考验京东物流整合能力的时刻到了 。

一纸公告 , 让德邦股份的前景变得愈发明朗 。
若无意外 , 这家老牌快递公司的整个团队 , 连同其147亿元总资产 , 将最终归属京东物流 。 有接近交易的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确认 , 在2月28日的早会上 , 德邦快递创始人崔维星已经对内宣布公司将被京东收购 , “京东已经委派高层进入 , 崔总也会在6月份左右彻底离开公司 。 ”
三天前 , 德邦股份宣布 , 其控股股东因正在筹划与股权结构变动相关的重大事项 , 决定停牌 。
3月2日 , 德邦股份再发公告称 , 停牌期间 , 交易各方就控股股东股权结构变动相关事项进行了进一步沟通协商 , 尚未签署相关交易协议 , 停牌还将继续 。
事关重大 , 德邦和京东表现得都格外谨慎 , 外界对谈判的真实过程知之甚少 。
但市场上 , 关于德邦“卖身”的消息已经传了半年多 。 传闻中的收购方不止有京东 , 还有顺丰、韵达、抖音等 。 不过近日 , 随着抖音出面否认 , 京东和顺丰成为呼声最高的“接盘侠” 。 在消息人士看来 , 毕竟德邦有近300亿元营收规模的盘子 , “不是谁都能轻松吃下的” 。
据德邦内部人士透露 , 公司从2021年初开始人员优化 , 从行政、文职 , 到裁撤多个一线营业部成立单个经营分部 , 门店经理和高管团队 , 皆有涉及 , “如此卡控成本也是为了最终能卖个好价钱 。 ”
《财经天下》周刊获悉 , 在2018年德邦股份上市后 , 阿里集团旗下的菜鸟曾伸过橄榄枝 , 据传崔维星当时报价320亿元 , 最终没能谈拢 。
现在 , 德邦被京东收购似乎已是公开的秘密 。 连续几天停牌 , 坊间猜测或许交易还是卡在了价格上 。
3月4日 , 德邦股份将在总部上海召开股东大会 。 据要去参会的股东听闻 , 京东曾开价130亿元 , 随后调到150亿元 , 最终交易价格很可能在170亿元 , 相较于目前公司市值上浮30%左右 。
据此推算 , 持有德邦股份约35%的崔维星 , 在卖掉公司后 , 将直接获益近60亿元 。

(图源:视觉中国)
收购背后“对崔总而言 , 此时卖掉德邦无疑是最好的归宿 。 ”据前述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 , 目前京东收购德邦股份后的初步变革方案已经出具 , 包括整个人事架构、业务结构和财务方面都会有所调整 。
德邦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 未来京东很可能先从德邦快递在职的副总裁中 , 挑选一位进行管理上的过渡 。 而曾经德邦的掌门人崔维星和二把手崔维刚两兄弟将会彻底离开 。
此次停牌前 , 德邦股份预披露了自2018年上市以来的最差业绩 。 2021年公司预计盈利0.7亿元至1.9亿元 , 同比减少67%至87%;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 公司将录得上市以来首亏 , 预计亏损范围在1.6亿元至2.7亿元之间 。
而这个成绩 , 还是去年下半年公司大批量裁员、力保利润后的结果 。
危局之下 , 德邦的股价从巅峰时期的每股30元 , 一路退至每股10元左右 , 市值相比刚上市时的300亿元 , 直接缩水近70% 。
国内物流市场以公路运输为主 , 按照货物重量和运输组织方式 , 大致划分为快递、零担(指零星货物交运)和整车运输 。
1996年 , 崔维星以承包南航货运部起家 , 创立德邦股份的前身——崔氏货运公司 。 他先是涉足空运和零担运输 , 尽管零担和整车的毛利率偏低 , 但凭借差异化优势 , 德邦瞄准高端客户 , 推出精准卡航/城运等特色产品 , 让其在零担运输领域确立了龙头地位 。 那时 , 物流行业流行着一句话:快递有顺丰 , 零担找德邦 。
后来随着电商经济的繁荣 , 德邦在2013年11月宣布进入快递市场 , 然而过于保守的经营思路 , 让德邦败在了时机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