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时,你的回答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去婴童超市买衣服,孩子发现了正在超市泳池里愉快戏水的小宝宝,于是,他向妈妈提出了要求,“妈妈,我也想游泳!”
男孩妈妈高兴地说:“好!跟弟弟一起玩吧!”
但是当男孩妈妈付完款,男孩衣服也被脱掉,正准备下水之时,他却忽然哭得撕心裂肺,喊道“妈妈,我怕!”怎么也不愿意进入游泳圈,更不愿意下水。
妈妈劝道:“这么浅的水,有什么可怕的!你看弟弟都不怕!”
不为所动,男孩还是一直哭喊着弹腿挣扎:“妈妈,不要!我怕!”
此时,男孩妈明显有些生气,吼道:“坐在游泳圈里,有啥好怕的,胆子这么小,亏你是个男子汉!”
只见男孩哭得更凶了……
当孩子表现出害怕时,这位妈妈的回应真的能帮助他变得“胆大”吗?
1.孩子第一次说怕,妈妈希望跟他讲道理、摆事实,她告诉孩子,“水很浅,没什么值得害怕的。”但“水很浅”其实是妈妈对水深的判断,相对于妈妈的身高而言,水确实很浅,不过从孩子的视角看,这只能起到负面强化的作用。不仅如此,孩子害怕的原因还可能源于对游泳池的不了解,“水浅”这个理由并不一定对症。
2.妈妈又说,“你看弟弟都不怕。”对于本来就心存畏惧的孩子来说,这句话不仅不能激起他的好胜心,反而还会让其对自己产生否定,从心里认为自己不如弟弟。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时,你的回答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文章插图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时,你的回答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3.一系列劝解无果后,妈妈有些生气,此时脱口而出一句感慨:“胆子这么小”更伤害了孩子的心。因为妈妈把孩子偶尔一次不愿游泳的行为上升为“胆小”的性格特征,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从这个评价中对自己形成判断:我很胆小,我很弱。
4.最后妈妈点评“亏你是个男子汉”。听到这句点评时,小编真的为男孩妈妈的教育方式感到彻底的遗憾。难道男子汉就应该无所畏惧吗?难道成人就没有害怕的东西吗?难道在众人面前孩子不敢游泳就能够被无视自尊心地肆意数落了吗?
看到孩子情绪最终彻底崩溃放声痛哭,我发自内心为他感到难过。其实每个人都会出现害怕的情绪,尤其是孩子,在他说“我怕”时,作为孩子最信任的依靠,父母的反应,至关重要。
同事小雯在这方面做得很赞,她一直认为,孩子对未知感到害怕是一件好事,这说明他行事谨慎,不会贸然尝试未知的事物,安全意识很强。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旦碰上他不愿意尝试、不乐于接受的新事物,她愿意理解孩子的“害怕”,愿意花时间等待孩子慢慢转变。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时,你的回答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文章插图
有一次,她带2岁孩子去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游乐场玩,孩子被一个像转盘一样转动的摇摇车吸引了,这是他从来没有玩过的。
他想玩,可小雯塞钱进去后,孩子却不敢上去了。
小雯没有生气,把摇摇车让给了其他小孩玩,抱着孩子坐在一边,问他,“妈妈看你想玩这种摇摇车,但好像有点害怕,是吗?”
孩子点点头,什么也没说。
然后小雯就抱着孩子在那里又坐了十几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孩子的视线一直没离开那个摇摇车,他看着一个个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上去了转了几圈又下来,渐渐地有些跃跃欲试。一会儿后,他挣脱小雯的怀抱,跑过去想再次尝试,这次他再没有胆怯,信心满满地坐上去玩了起来。
小雯聊起这件事时,她说,“那十几分钟的等待时间,是孩子在评估摇摇车的安全度是否可以接受,也是他对其他孩子坐车的方法在进行学习。当孩子的恐惧程度越高时,这种等待的时间可能越长,也许一两天,也许一两个月,甚至以年来衡量,但关键得有家长在一旁的理解和陪伴。”
所以,当孩子说“我怕”时,千万不要不当回事地说“这有什么可怕”;或是斥责孩子“怎么这么胆小”,这些都是负面强化和贴标签,你越是这样说,孩子只会更无助,那种恐惧感更会一直停留在原地。
谁没有害怕的时候呢?更何况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孩。面对孩子的恐惧,我们不用把它刻意放大,只要在第一时间安抚并理解他:爸妈永远都在,会永远陪伴他,就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同时,大一点会表达的孩子,可以引导他,把自己害怕的东西确确实实地表达出来,这样既能明白他害怕的是什么,也能知道如何更好地去解释和应对那个“恐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