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演者|从玲娜贝儿“塌房”到威震天“怼人”:我们如何看待“内胆”失职?

近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公布将在三月庆祝国际妇女节,乐园主入口拱廊上“迪士尼”的“尼”字将换上米妮的“妮”字。而其中,最令人兴奋的或许是顶流女明星玲娜贝儿也将现身表演。
扮演者|从玲娜贝儿“塌房”到威震天“怼人”:我们如何看待“内胆”失职?】玲娜贝儿的走红,与来自二次元的萌文化、萌经济密不可分。当二次元寄托着人们天马行空的想象时,也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向三次元延伸。漫展、主题乐园将幻想世界搬入现实,出自动漫游戏的场景、人物被实体化,诞生了一种介于二三次元之间的——2.5次元的消费景观。
心爱的角色被人偶、被Coser生动立体地演绎,2.5次元景观成为人们对二次元世界憧憬的延伸。但次元之间的潜藏的矛盾也微妙地产生,一旦演员行为不当,次元壁被打破,粉丝对原作角色的爱也不可避免地蒙上阴影。
早在玲娜贝儿大热之际,就曾有过诸多争议,玲娜贝儿的粉丝将人偶表现出的不当行为归咎于“内胆失职”。北京环球影城的“威震天”甚至被游客举报,认为他常说的“肮脏”“愚蠢”等词语,引发不适。
尽管2.5次元的景观终究是二次元的延展,但让我们心爱的角色走进现实的奇迹,却是由无名的三次元扮演者所搭建。“内胆”这一话语的出现和惯用,将辛苦劳动的人偶扮演者比作工作机器,成为了“外壳”的附庸。我们如何处理梦幻与现实的张力?当我们追逐可爱的人偶角色时,又如何看待他们背后的“内胆”扮演着呢?或许,守护着神奇的他们,也应当得到体谅和尊重。
撰文 | 杨雯
01
“萌经济”的胜利
萌文化发迹于二次元文化,萌经济在千禧年后走入大众视野。我们为什么总容易一眼爱上萌萌的小东西?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提供了一种答案。
奥地利动物行为专家康拉德·洛伦茨将具备人类婴幼儿的特征称为“婴儿图式”,这包括圆圆的脑袋、大大的眼睛、短胖的四肢、较小的头身比。不难看到,这也正是二次元对“萌”形象惯用的设计,无论是动物幼崽还是正太萝莉,他们往往具备显著的幼体化的特征。
扮演者|从玲娜贝儿“塌房”到威震天“怼人”:我们如何看待“内胆”失职?
文章插图
玲娜贝儿。图: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官方公众号。
进化心理学家认为,婴儿的形象是柔弱无害的,它不会参与成人世界里的算计、野心和阴谋,它不会对其他人产生威胁,因此天然能够激发人的怜爱之心。相反,“人们对过于成人化的东西是有戒备心的,当一个大人站在你面前,你会从生存和利益角度出发,思考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刘云平的设计解读不仅能够解释为何冰墩墩大受欢迎,也能够用于阐释为何二次元萌物能经久不衰地受到喜爱。
二次元发源于上个世纪日本经济衰退时期,人们对现实感到悲观厌恶,于是流连于虚构的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中,憧憬这些作品里区别于现实的世界。因此,二次元始终具有异次元属性,运行在不同于我们真实生活的三次元。当次元壁被打破的时候,美好的理想就会与必然存在缺陷的现实冲撞,催化出意想不到的结果。玲娜贝儿就曾因“塌房”风波冲上热搜。不少游客为了与玲娜贝儿互动专程赶去乐园排上几个小时队,但在争议视频里,玲娜贝儿人偶不耐烦、没礼貌的一幕被录了下来,令倾慕着玲娜贝儿温柔害羞性格的游客大失所望。
02
当虚拟角色走进现实
但动漫形象走入日常生活已经成为常态。这也造就了各种各样2.5次元消费景观——介乎于二次元与三次元之间,既从虚构作品里走向了现实,但又不是真实世界的造物。
主题丰富的漫展和Cosplay就是最常见的2.5次元消费景观,越来越多的创作方重视起动漫、游戏里的角色在现实里的再现。他们在漫展摊位上搭出经典场景,请演员换上夸张的服饰和道具扮演人气角色,力图为粉丝创造一种亲密可触的真实感。
事实上,尽管今天Cosplay与日本发源的二次元文化密不可分,但很少有人知道,Cosplay的真正始祖是迪士尼乐园里米老鼠人偶。在迪士尼动画风靡世界时,1955年,首座迪士尼乐园也在美国落成。为了更好地吸引游览,迪士尼的员工扮成经典的米老鼠供游客拍照留念,这种传统被一直沿袭到今天。
扮演者|从玲娜贝儿“塌房”到威震天“怼人”:我们如何看待“内胆”失职?
文章插图
动漫《米老鼠群星会》剧照。
到今天,以迪士尼、环球影城为代表的主题乐园成为比漫展更长期、更坚固的2.5次元景观,乐园里精细还原出原作里的奇幻建筑,排演轻松幽默的演出,更重要的是,二次元角色们“活”成了会跑会跳的人偶。为了营造更逼真的体验,人偶设计师在如何使游客更亲近人偶上花了许多心思。以玲娜贝儿为例,人偶的眼珠在蓝色瞳孔外有一个用于反光的透明圆罩,随着人偶的移动,眼神光的流动能使它看起来更加栩栩如生,鲜活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