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梦|00后大学生的创业梦,并不靠谱( 二 )


创业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更像是一个稀有物种,在职场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创业时候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有的一开始起步不得不拉同学、朋友甚至亲戚创业,事业没有做来,感情稀碎的屡见不鲜。
孙陶然老师说,在职场上,你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创业则是社会底层游走。在职场上,你能够享受平台在业内积累的品牌影响和行业资源;一般一个岗位所招募的同事大多是其他大学,相似的教育背景和生活阅历,很快能够成为好朋友。而大学毕业就创业的话,你接触的是房东、物业、快递员、保洁员、工商税务财务甚至还有城管,甚至为了早期人员稳定你不得不招募一些中专学历的小白,以及一些能力不及但必须留着的员工,然后艰难的带领他们一点点往前走,所有人都指望你使劲干活,他们好从中获得回报。
在职场你还有研究市场和对手的时间,能力不够的时候可以跟有经验的牛人偷师学艺,即使出现错误还有领导顶着,职场竞争氛围会辅助你成长;哪怕是进去做工具人、螺丝钉的大公司,也有一整套制度和规范让你感受到行业的运转逻辑,从中迅速熟悉相应的岗位所需要的工作模块。
而在创业公司一切都是百废待兴,所有制度和规范都是人不断试错出来的,连创业者本身也是试错小白鼠;很多小公司本身连市场都没有搞清楚,上马的产品大多没有市场前景,甚至连用户在哪里都找不到;还有由于现金流较少,很难留住和吸引优秀员工。
很多人评价打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是年轻人更需要考虑的是创业的机会成本,因为如果走创业这条路,机会成本就走进职场积累经验、增长能力、开阔眼界得那部分财富无形之中流失了。
而但凡成功了的企业早期创业时候基本考虑到成本和风险的。
过去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创业成功的人,其实有两类:一类是文凭很低,进不了体制内,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穷则思变,反而闯出了一条路,代表人物是曹德旺;另一类是体制内下海创业的本身起点相当高,并且档案和职场都挂靠在单位,代表人物是王健林等。实际上都做到了创业机会成本足够低,所以才能无所畏惧去闯荡。此外,中国早期创业公司很多是“红帽子”企业,也就是私营企业挂靠国有单位,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降低风险,比如联想、娃哈哈等。完全没有不估算风险的创业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盲动主义和非理性的狂热。
创业梦|00后大学生的创业梦,并不靠谱
文章插图
既然大概率创业都是要失败的,只有极少数公司活过来。准备创业的年轻人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一旦选择创业之后这些年读过书能否用得上?按照打工年收入会有多少,能否在创业期间超过自己的打工收入?创业一旦失败,再进入职场是否有相应其他同学具备的专业能力?在目前互联网平台已经相对成熟的情况下,信息资讯如何高度发达情况下,自己的idea或者项目是否具备差异化和竞争力,等到巨头以自己的人才、资金、流量优势碾压过来之后是否还有优势?
当然,适合不适合,只有自己知道,其他人建议只是参考,如果你看一个人不爽,可以安利他去创业。
02、为什么刚毕业,当学徒能够学到的东西最多?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创业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严格地说是比同龄人强),他们脑袋里装的都是自己,就连和别人交流实际上只是纯粹为了表达自己想法。
其实,无论是走入职场和创业本质上都是通过为别人创造价值而获得财富,只不过职场收入是组织内衡量的,而创业是由市场衡量的;如果一个不想帮客户解决问题甚至连倾听客户需求都做不到的人,又何来的事业呢?
这表明,在中国创业,创业者和职场工作晋升(向领导证明自己能力)是截然不同的逻辑,能力强的创业失败比比皆是;创业考验的是时机、团队、创始人素质、客户市场、管理、现金流、模式等复杂因素的平衡能力,更需要创业者在多因素之中分不同阶段找到关键主要矛盾的能力。
这些能力并不来自于书本和经验,而是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而学习能力源头实际上是谦虚,一个头脑已经装满了自己成见和偏见的人很难学到新的东西;只有意识到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不懂或缺乏,才会向顾客学习、向牛人学习、向优秀的企业学习。
看不到顾客需求往往是缺乏向顾客请教的虚心,不管用户需要什么而是我能提供什么,为了规避这种“营销近视症”,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在开公司会议时,会在会议室内放上一张代表顾客的空椅子,让所有参会者讨论时候试着站在顾客角度上思考顾客会看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