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_北京冬奥|电信运营商的历史性转身( 二 )




如果说“提速降费”是运营商业绩增长乏力的政策外因 , 那么互联网企业的崛起 ,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 迫使运营商逐渐“管道化” , 才是运营商必须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
不再沦为一个简单的为互联网公司提供数据服务的管道 , 成为4G+时代运营商面临的共同难题 。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 人口红利基本被“吃干榨尽” 。 2021年上半年 , 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6.14亿户 , 4G渗透率达到82%的高位 , 靠ToC业务获取业绩高增长已不现实 。
全球来看 , 世界通信巨头选择向内容转型 , AT&T收购了时代华纳、DirecTV;Verizon收购了美国在线和雅虎 。 但由于国情和市场环境不同 , 我国电信企业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
双重压力下 , 中国移动制定了新的战略方向——从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拓展延伸;市场结构要从ToC(个人)向CHBN(C移动、家庭、政企、新兴市场)多轮驱动转变 。 同时 , 启动“三化”转型——线上化、智能化、云化 。
这意味着 , 全球网络规模最大的电信企业 , 开启了“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战略过渡 。
移动通信产业有着著名的“十年定律”:即技术的跃迁以10年为一个周期 , 从1G到目前的5G , 基本每隔10年就要升级一代 。
在上一个十年 , 中国移动面临业绩放缓以及产业变革的双重重压 , 但也是韬光养晦、蓄力转型的关键十年 。 而已经正式步入商用的5G时代 , 才是运营商们面临的真正考验 。
【万物智联 , 重拾成长】
2019年10月31日 , 三大运营商正式宣布 , 5G商用正式启动 。 这也标志着 , 中国无线通信终于和世界同步 。
和4G不同 , 5G拥有大宽带、低延迟、广连接的优势 。 正如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所言:“1G到4G基本是服务于人的链接 , 而5G将服务于产业 , 赋能经济社会和数字化转型 。 ”
5G的技术特性 , 决定了曾经的通信基建者必须要改变其在产业链中所扮演的角色 , 以免被彻底边缘化和工具化 。 运营商在万物智联的时代 , 必须重塑商业增长模式 , 才能重拾增长 。
如果说2G靠语音 , 3G靠传统增值服务 , 4G靠流量 , 5G时代电信企业的第四增长曲线应该是“平台+应用” 。
基于1G-4G时代的疯狂“基建” , 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数量、网络规模均登顶全球首位;5G基站达到56万个 , 亦是全球第一 。 对于看重规模效应的运营商来说 , 这些优势都为其转型奠定了基础 。
2022年1月5日 , 中国移动正式回归A股 。 当前全球科技产业风云变幻 , 运营商不仅面临同行竞争 , 也要遭遇互联网巨头们的挑战 , 发掘新动能迫在眉睫 。
业务结构方面 , 摆脱对C端的过度依赖 , 形成CHBN多轮驱动 。 自2016年起 , 中国移动个人业务占比逐年降低 , 2021上半年降至65%;HBN业务占比上升至35% 。 国金证券预计到2025年 , HBN收入将占据半壁江山 。

个人业务收入占比虽然在减少 , 但含金量却在提升 。 2021年中报显示 , 5G用户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88.9元 , DOU(平均每户每月上网流量)20.7G , 迁转前后分别提升10%和29.4% 。
但对于电信企业来说 , 不应该只盯着个人业务 , 而更应该全力投入数字经济的浩瀚星河 。 据预测 , 我国数字经济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升至65万亿 , 比2020年增长65% 。 这是一片巨大的商业宝藏 , 运营商不应该缺席 。

在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方面 , 中国移动在思考如何成为“管道的主导者 , 平台的提供者、应用的参与者” 。
目前来看 , 改革成效已现 。 2021上半年中国移动政企市场收入730亿元 , 同比增长32.4% 。 其中 , 新兴业务动力十足 , IDC业务118亿元 , 同比增长27%;移动云最为强劲 , 收入97亿元 , 同比增长118.1%;ICT 收入80亿元 , 同比增长57.3% 。
由于对信息安全的考虑 , 作为电信央企 , 中国移动云业务在政企市场拥有独特优势 。 拿下冬奥会独家5G合作伙伴就是一个印证 。
2021年三季度的市场份额上升至3.22% , 排名从此前的10上升至第7 , 增速为全行业第一 。 此外 , IDC作为数字经济的基座 , 也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 , 国金证券预计 , 2025年中国移动IDC收入将达到600亿级别 , 占公司总收入的6% 。

受益于新兴业务的快速增长 , 2021年中国移动重拾增长势头 , 公司预计年度营业约8448.77亿元至8525.58亿元 , 同比增10%至11%;归母净利润1143.07亿元至1164.64亿元 , 同比增约6%至8% , 登顶2021年A股“盈利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