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体育赛事版权"烽烟"再起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锦鲤财经(ID:jinlifin),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一个王濛拯救了咪咕,这是今年最高调的流量神话。
可以理解,咪咕舍不得王濛。2月末,咪咕视频正式宣布将王濛焊死在解说席上,后续咪咕的体育赛事解说、健身课程、自制综艺都少不了王濛的身影。趁着冬奥会的东风,国内视频平台再次掀起了一场体育风云。
除了咪咕,快手近日也与欧冠联赛达成版权合作。这两年,国内体育媒体明显见涨,2020年起,东京奥运会、欧洲足球锦标赛等大型赛事纷纷吸引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采买,抖音还获得了2021年美洲杯直播版权。
据《中国新闻周刊》等相关报告显示,中国体育媒体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千亿。而观众的热情也可见一斑,据悉,在2021年的CBA赛事期间,快手平台上平均每10位用户就有1位看过CBA直播,CBA赛事期间单场最高同时在线人数186万,总播放次数达到8.1亿,直播总互动3.6亿。
但有一个残酷的事实难以忽略,体育赛事与视频平台在以前从来都是水土不服,比如曾经最热衷体育的乐视,乐视巅峰时期每年平均拥有4000多场赛事的直播权,但最终因为平台难以消化不了了之。如今,体育赛事版权烽烟再起,短视频能否改变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一切还尚未可知。
体育赛事版权的尴尬处境国内对于体育赛事的迎合曾经疯狂到不计代价。
2015年,体奥动力的赵军在参加中超信号制作版权竞标会上拆了一个信封,里面晃眼的“80亿”从某种意义上宣告着国内体育版权正式迎来资本血洗,据说,当时赵军准备了三个信封,剩下的报价分别为70亿与95亿。
最终,这个80亿的数字无情地碾压了央视的40亿与五星体育的43亿,体奥动力凭借阔气的出手拿到了中超五年的独家版权,而就在几个月前,赵军刚刚通过几轮竞标与谈判拿下了“中国之队”系列比赛的媒体版权。
在2015年前后,体育市场到处都是资本激进者。数据显示,2016年的国内体育内容总份额为80亿左右,以央视5台为首的电视媒体至少占了一半多,而剩下的部分被几大流媒体疯狂瓜分。例如在2012年才上线的乐视体育就一度将买赛事版权,买出了“白菜”的既视感。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2年到2015年,短短三年之内,乐视体育买了310项赛事版权,其中高达72%是独家播出,包括中超、欧冠、英超、CBA等头部版权,甚至还有高尔夫、赛车等小众赛事。彼时,腾讯体育手握NBA,苏宁则用2.5亿欧元买了西甲5年的独家版权,2017年,苏宁又花了2.5亿美元买下德甲5个赛季的版权。
在拿下NBA的第二年,腾讯还与FIBA达成2017-2025年长达9年的合作,并获得创纪录的60项赛事,共3000场以上的国际顶级篮球赛事直播权与分销权;爱奇艺签约网球ATP。在那个时候,体育内容的确大有可为。
据悉,英超版权每三年一个周期,出售给出价最高的竞标者,在2015年赛事版权争夺最激烈的档口,英超本土足球版权的成交价高达51亿英镑,国内媒体如此追捧各种体育赛事不是没有理由。
以乐视体育为例,2016年B轮融资之前,乐体因为拿到中超两年的版权,原本的融资30亿轻松涨到80亿,融后估值有215亿元,相比此前的A轮融资暴涨了7倍多。不过巨款花得到底值不值,恐怕能笑着说出答案的也不多。
首先就是高昂的版权成本,动辄上亿元的版权费对后续的运营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至少在商业逻辑上,投入永远讲究的都是回报。相关资料显示,乐视运营中超13.5亿版权却只回了5000万,一年亏损高达13亿。
不止乐视,迫于足协新政及运营压力,体奥动力一度谋求将中超版权从5年延长至10年;高价囊括足球版权半壁江山的苏宁,为了压缩版权成本要与其他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体育赛事回报是个谜,当初出手有多豪横,后期的处境就有多艰难。
传统媒体双双“折戟”体育市场?在遥远的电视时代,体育媒体的代表是CCTV5体育频道。CCTV5成立于1995年,其长期以来以其超高渗透率,独特赛事控制地位牢牢把控电视时代体育媒体龙头位置,所有顶级体育赛事几乎都被其囊括。
去年,央视五台罕见没有直播欧洲足坛五大联赛,不仅没有一场直播,就连品牌栏目《天下足球》都是用资料填充而成,少了最精彩的集锦部分。这档曾经仅凭球星专题文案就能打动无数球迷的节目,时至今日,已然陷入窘境。
据悉,新赛季欧洲足球联赛开始后的两期节目,天下足球一期播出了梅西专题,一期播出了盖德·穆勒的专题,穆勒那一期更是只有50多分钟时长,而非固定的两个小时。关于这个冷寂的转折,有球迷在社交平台上愤愤不平,“现在唯一的亮点就是主播马凡舒的大长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