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蜜雪冰城开了一家“印钞厂”( 二 )


蜜雪冰城靠着茶园、果园、奶茶粉的供货,从奶茶原料、营销物料,设备、装修等配套设施方面抽取利润。剩下的利润再分给下面的加盟商,激励他们多卖,产生规模效应。万店的庞大采购规模又可形成上游原材料的议价能力,扩大企业盈利空间。
让小镇青年喝上奶茶,蜜雪冰城看似顺应下沉市场“消费升级”的潮流,实则用“勾兑糖水”驱逐良币在县域的生存空间,让低价成为了“品质降级”的通行证。
相比新式茶饮60%~65%毛利,以粉末冲调产品为主的蜜雪冰城将毛利压到50%~55%,明目张胆做起了“勾兑糖水”的生意。
蜜雪冰城门店从不忌讳被消费者发现其饮品基本是用各种调味粉、果酱、浓缩液等原材料勾兑而成的,毕竟“LOW”的茶饮调性让消费者对蜜雪冰城的要求远低于奈雪、喜茶等高端茶饮品牌。
无法忽视的是,面对蜜雪冰城“事无巨细”的变相压榨,加盟商赚钱并不容易,食安问题与加盟商盈利难题已然成为无法调和的矛盾。
“投资蜜雪冰城40万,才开了三个月,还没怎么挣钱,就因为没从总部进几个橙子,被强行关门,几十万打了水漂。”一位加盟商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不愿从总部进原材料与其性价比不高有关,可一旦加盟商违反规定,轻则罚钱,重则取消加盟资格。
低价|蜜雪冰城开了一家“印钞厂”
文章插图

加盟商利润承压下是蜜雪冰城依旧“稳如泰山”的定价。相比于“卖店”的蜜雪冰城,加盟商是真正想要把产品做好的一方,但面对收不抵支的窘境,难免疏于管理,甚至是在原材料上面进行克扣,为蜜雪冰城食品安全问题埋雷。
据《21世纪新国货·潮品牌—2021年新式茶饮榜》显示,蜜雪冰城的ESG(负向指数)得分垫底。该榜单中用ESG(负向指数)来评估茶饮品牌的乱象发生情况,主要参考指标包括被处罚、通报、曝光的门店次数,用户投诉数量,涉诉(被告)数量。
今年年初,面对原材料上涨压力,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纷纷上调价格,蜜雪冰城却坚决不涨价,虽然品牌获得一波好感,但总部画的大饼,到头来却由加盟商来承担,留给加盟商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才会出现篡改开封食材日期标签,随意更改或不记录食材“效期追踪卡”备制截止时间,违规使用隔夜冰淇淋奶浆、茶汤、奶茶等情况。
说白了,蜜雪冰城靠卖店、做中间商赚的盆满钵满,加盟商却只能想方设法、艰难求生。低价与管理之间的悖论,最终导致了低品、低价间的恶性循环。
03印钱的工厂
除了卖原料,蜜雪冰城最大的业务就是卖包材、饮料杯、吸管、打包机、手提袋等系列耗材,这是蜜雪冰城发行的“隐形货币”,加盟商只能通过向蜜雪冰城采购相关耗材,尽管质量比市场高出很多!
蜜雪冰城“雪王”外表之下,是一颗“海王”的心——“称霸”下沉市场。
也许在“雪王”的畅想里,小镇青年的第一杯茶饮“蜜雪冰城”、第一杯现磨咖啡“幸运咖”、第一只冰淇淋“极拉图”、第一杯精酿啤酒“福鹿家”、第一家便利店“芙鹿家”、第一款潮玩“雪王”……
低价|蜜雪冰城开了一家“印钞厂”
文章插图

如果将“奶茶”视作蜜雪冰城发行流通的一种货币,咖啡、冰淇淋、便利店、精酿啤酒、潮玩则是蜜雪冰城发行的多类型货币,以此分散市场风险、扩大品牌效应。
在这样的逻辑下,无论是卖店还是卖原物料,蜜雪冰城都能“蓬勃发展”。
当然,蜜雪冰城的产品普遍拥有“低价”特点,这也是其玩转下沉市场的切入点,恰如自问世以来便广受各大阶层喜爱的可口可乐。
从可口可乐十多年维持着低价的原因里,我们或许能窥见蜜雪冰城的发展战略。
简单来看,可口可乐利润率很低,但它是个薄利多销的产品,依靠全球市场和规模化生产,依旧能赚到很多钱。其次,可乐行业却有着非常高的竞争壁垒,市场基本就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家在玩,处在“双寡头经济”中,两者都不会轻易开启价格战。
若将蜜雪冰城视作流水线生产,利用原料自产和仓储物流中心实现降本增效,在打造爆品后,开放加盟,通过密集开店抢占市场,进而实现连锁品牌的效率最大化。
值得一提的是,从价格来看,“福鹿家”精酿啤酒并未沿袭其“低价”策略。究其根本,精酿啤酒不同于冲调类饮品,它需要蜜雪冰城自建工厂,让消费者认准其品牌口味,而最高上探到 56 元的价位设置,也为蜜雪冰城在一二线城市的盈利和发展留出了充足的空间,说白了,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