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哥|李玫瑾教授:和孩子聊天也需要技巧,有三句话不能说,孩子很忌讳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哪怕是亲近如父母,若是与孩子相处时说错了话,不仅使孩子当下深感难过,加大亲子之间的矛盾,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心理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邻居赵姐有一个8岁的儿子小海,平常十分活泼、外向,每次见到我们总会积极打招呼,大家也都夸赞小海礼貌、懂事。而且大家知道小海的学习成绩一直都能保持在班级前5名的时候,也都夸奖小海聪明。然而,每次我们夸奖小海时,赵姐总会当着我们的面语气严肃的教育小海:“大家只是出于礼貌才夸奖你,你又不是第一名,不要觉得骄傲、满足!”
文章插图
赵姐之所以时刻用“打压”的语气教育小海,主要便是害怕过多的夸奖会令小海变得骄傲自满。但是,现在令赵姐苦恼的是,小海似乎很排斥与赵姐交流,甚至说出:“妈妈,我不想跟你说话,一跟你说话,我就不开心!”相反,因为赵姐的丈夫王哥平常对小海的态度非常温和,无论小海参加比赛、考试,还是在小区里跟其他小朋友打羽毛球,都是不断鼓励他,“要相信自己”、“我相信你儿子,你可以做到的”之类的话时常都能听到,所以小海如今对王哥十分亲近,有任何事情都是喜欢找王哥商量。
文章插图
明明很爱孩子,很想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但孩子却总是不愿与父母沟通、交流。“你怎么有事都不跟爸妈说”、“你到底在想什么”、“你不听爸妈的,以后怎么能有出息”,这些话往往出现在亲子关系并不好的父母与孩子日常相处中。殊不知,正是因为这些并不利于亲子沟通的话语,导致了亲子关系很难保持良好的发展。正如知名的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关于亲子沟通的结论,那就是和孩子聊天是需要技巧的,有些话切不可轻易说出,否则很容易便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引起孩子不想进一步交流的想法。
文章插图
李玫瑾教授:和孩子聊天也需要技巧,有三句话不能说,孩子很忌讳“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这句话极为常见。通常辅导孩子写作业或者发现孩子犯错的时候,不少父母都会对孩子做出这样的批评。然而长期以往,结果便是孩子依然会犯错,且越骂越做不好。这样的现象,从心理学来说,相当于犯下了“贴标签效应”,也就是孩子经常听到父母如此的评价,便会觉得自己便是如此。
文章插图
而且孩子长期处于这种被否定的状态,长期以往,很容易变得畏首畏尾,不敢轻易独自做事,没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做好。自卑、怯懦的心理便产生了。同时也会发自内心的排斥、逃避这种负面的评价,直接的表现便是不想与父母继续交流。除了否定孩子,不少父母还喜欢拿自家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常说的话便是“你看人家多聪明,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一样呢”。或许父母会觉得这是为了激励孩子,让孩子有一个追赶的目标,才会一直夸赞他人,同时在言语中贬低、攻击自家孩子。然而,这种带有贬低、攻击的话语,不仅会令孩子的自信心大受打击,深觉自己不如他人,因而感到十分自卑,缺乏安全感。同时内心也会感到巨大的压力,影响心理健康。
文章插图
最后一句也是让孩子倍感压力且比较反感的话,那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是不听呢”。这句话既有道德绑架,又无形中让孩子感到极大的压力,同时也体现出了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在热播电视剧《小欢喜》中,女孩“英子”便是因为长期生活在妈妈“为你好”而做出的各种监视、管教中患上了抑郁症。沟通交流都是一门需要技巧的“艺术”,与孩子交流时也是如此。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言:“如果你懂得尊重你的孩子,而不是一味地用父母的身份压制,他,那么你会发现与孩子沟通并非难事。”可见,若是在与孩子聊天时,掌握了技巧,那么拥有一个良好的聊天过程,达到教育的目的与增进彼此的亲近并非难事!
文章插图
与孩子聊天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美国的人际关系专家卡耐基在其作品《人性的弱点》中提到:“不管任何场合,对任何人,都应该以尊重为前提。”哪怕孩子年幼不懂事,但他也是拥有独立人格的存在,那就必须获得应有的尊重。心理专家们也普遍认为,只有孩子与父母交谈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尊重、理解、接纳,才能敞开心扉的继续交谈。当然,除了给予应有的尊重外,也不应该在谈话过程中随意给孩子贴上某一个标签以及带有明显的语言攻击与贬低,如“你真笨”、“你没出息”等。
- 心理健康|李玫瑾直言:娃有这3个行为时,家长要下手打,否则长大难改了
- 培训班|李玫瑾:这三种“兴趣班”父母再有钱也别给孩子报,完全是智商税
- 哈佛大学|哈佛大学教授:右脑发达的孩子通常有“3”个特点,占了一个也好
- 孩子|李玫瑾教授对于不爱学习的孩子,我们应该用“生存教育”来指导
- 贺教授|医生文系列!《嫁给乔医生》《你眼睛在笑》《早春不过一棵树》
- 父母|心理学家李玫瑾:娃开始顶嘴时,父母多说这3句话,比打骂更有用
- 差距|李玫瑾教授:“常睡午觉”和“不睡午觉”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 天赋|清华教授颜宁自爆童年经历,努力赢不过天赋,起跑线也只是笑话
- 三观|清华教授:凡是长大有出息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大多有这3个特质
- 父母|“对孩子尽量大方一点”,李玫瑾坦言:过度穷养,对儿女有弊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