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越来越沉闷可能是接受的教育“过度”了,家长千万别大意

文|皮球儿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蕾蕾的妈妈最近在研究小区附近的哪家学习班比较好,蕾蕾的爸爸在一旁念叨:“哎呦,蕾蕾妈妈,孩子都报了那么多了,你看看一个礼拜天过的,不是往美术班跑,就是往钢琴班跑,孩子跑的过来,我都接送不过来啦!”看妈妈报了这么多的兴趣班,蕾蕾的改变其实也挺大的,学会了不少平常小朋友不会的东西,在幼儿园举办的美术比赛中还能得了奖。可是幼儿园的李老师这段时间给蕾蕾的妈妈反映:“蕾蕾在幼儿园特别孤单,好像没有什么朋友,问蕾蕾的爸爸妈妈,蕾蕾是不是从小就性格孤僻。”妈妈为这件事和李老师聊了好久,才知道了蕾蕾原来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了,才导致她闷闷不乐的。 教育真的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需要各位爸爸妈妈恰到好处的把握力度,而难就难在“适度”这两个字上,到底怎样的教育方式才算过度教育呢?过度教育的现象>1.我们所接触到的一些“素质教育” 我们平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孩子学钢琴,美术,舞蹈等艺术课程,本来是创办供有天赋,学有余力的孩子,有兴趣的孩子去学习的。可心急如焚的爸爸妈妈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功利的把这种方式当成了应对应试教育的一种手段,拉着孩子拼命地学习。2.做不完的作业 小编上一次去书店还真的见到了让我瞠目结舌一件事,在一堆真题里面,看到几个字特别醒目:“幼升小真题全集”,不禁让我在那里当场感叹现在的小孩真可怜,幼儿园升小学都要做那么长的大卷子,我在幼儿园的事情我自己是忘了,但是妈妈说我一天就知道玩,从来都不操心今天幼儿园老师教了什么。我当时就在心里面暗暗的想:“如果我的孩子以后上小学时要做像高考真题那么长的卷子,那我是一定要拿着卷子去找老师的。
教育|孩子越来越沉闷可能是接受的教育“过度”了,家长千万别大意
文章插图

3.教育内容过度抬高 听说长辈说,小编小的时候被妈妈带着一个礼拜背一小段文言文,循环往复,也不知道背了多久,背下来了长长的《木兰辞》《琵琶行》。有一次幼儿园开家长会,妈妈叫我上去背给大家听,当时不知道是因为害怕还是课文实在太长了,边背边哭,可怜的厉害,至于背了些什么内容,长大以后也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我有时候还是常调侃妈妈:“都怪你小时候让我背那么多,现在把脑子都用光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让孩子提早学习,过度拔高的内容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大自然永远都是公平的,如果从这一方面付出的就必须要从另一方面填补回来,这是一杆秤,必须要维持平衡。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只看到了过度教育带来的功利性学习收益,没有看到过度教育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危害。过度教育带来的危害>1.给身体带来危害 过度教育就是过度对孩子的身体进行摧残,而过度紧张的学习会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万物都是平衡的,如果你想要他这一方面带来的东西更多,那就必须从另一方面来减少去补充这一欠缺。可如果你在某一方面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断透支,他就会本能地作出反抗,连应该给你的那一份也全部拿回去。2.硬塞知识危害更大 从单纯获得知识方面看,心智和身体一样,超过一定速度就不能够吸收。而如果供给它的知识过多过快,这些知识不能在心智中组合到一块,它在应付完考试后就溜掉了(甚至还可能应付不了考试)。从心理方面看,这个方法使人对书本、知识产生厌倦,这种厌倦总是和紧张、痛苦的活动相联系,连孩子最宝贵的自我教育的兴趣也会被破坏掉。3.不进反退 只要去拜访一些即将参加升学考试,或已经考完的学生,你就会看到,这个由于体弱需要去乡下休息几个月,那个因为长期紧张得了胃病,还常常头晕;这个孩子心悸目眩,那个孩子严重失眠……结果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他们几乎都无法取得好成绩,也几乎都无法上到心中的学校。
教育|孩子越来越沉闷可能是接受的教育“过度”了,家长千万别大意
文章插图

在教育这件事上,是万万不可揠苗助长的,要把握好尺度,但是揠苗助长的道理谁都懂,可为什么控制不住还是要这样做呢?导致家长深陷过度教育的原因>1.竞争压力大 现代生活的压力使成年人和青年人的紧张情绪越来越强烈,为了让年轻人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能站得住脚,于是一些学校和父母本能地采取了严格训练的办法,而结果则适得其反。2.来自父母的“攀比心” 前段时间的热剧都挺好里面,苏大强在家里对儿子说了一句话,挺真实的:“前半辈子都是在拼自己,剩后半辈子了,都是在比孩子。”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做了父母,孩子的成败就成了我们自己的成败,甚至我们可以忍受自己的失败,却不允许孩子失败。我们没有“孩子是孩子,我们是我们”的边界意识;没有“人生真实活过,就不算失败”的教育理念。3.社会的普遍现象 中国人在家庭教育上,大多数走的比较快,恨铁不成钢,于是各种各样的奇葩都风起云涌,层出不穷。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更是让人瞠目结舌,惊叹不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最近两年成了最大的骗局。 过量的知识营养带来的只不过会是消化不良和营养过剩的问题,如果要孩子发展的更好,还需要爸爸妈妈做出正确的引导,及时让孩子避免掉过度教育带来的危害。怎么做到适度教育?>1.家长抛开对分数的执念不要用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好坏,也不要以此为荣辱。我认为这是最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做法,因为如果哪一位父母或老师可以根据几道题就判断出一个孩子的优劣,他不是天才就一定是位先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