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话|孩子不学习都是游戏害的?网友的这些扎心话,送给爱甩锅的家长
在国内,游戏与家长之间历来都是水火不容,每每有媒体报道孩子沉迷游戏的新闻,评论区总会有一大批的家长跳出来,要求国家关闭网络游戏的运营和研发。每每看见这种评论,我都想回怼一句:“合着把游戏全关了,你家孩子就没有其他东西可以沉迷了?”
文章插图
再者说,现在大多数的孩子沉迷游戏怪谁?以前我们小时候,只要出去玩都是结伴,但是现在邻里之间,恐怕你作为家长都不认识隔壁住的是什么人,你让孩子通过什么途径去解压?去娱乐?
特别是现在抖音上不少人鼓吹对自己的娃“放养”就好,但是城市里放养可比在乡村需要用心的多,你们家长为了偷懒,每当自己有工作或者是不想带娃的时候,直接把手机给孩子,反正孩子有手机玩肯定不吵不闹。
文章插图
殊不知,这才是最大的安全隐患,给各位看官上一组数据,去年百色市教育局通报了第一季中小学生发生的安全事故,仅仅三个月就出现了9起事故,其中8起有人员死亡,而这些出事故的孩子当中几乎都是因为家长放养而导致的。
文章插图
此外,人民日报也在去年公开了一组数据,目前我国未成年网民高达1.7亿。
文章插图
在未成年上网技能学习渠道的统计上,仅小学学历里通过自己摸索的占比就高达54.8%,而其他几个未成年人学历当中也都是自己摸索上网的占比最高。
所以,这样一组数据难道还不能反应现状?家长的不负责任,直接把手机丢给孩子玩,同时又不加以引导,当孩子学会玩游戏之后,又来埋怨是游戏害了自己的孩子?那么我想问问整个逻辑链中的始作俑者是谁?
文章插图
看到这里,作为旁观者是不是已经攥紧了小拳头?别急,我们来看具体的案例,央视曾经不止一次的报道过熊孩子在游戏上的疯狂消费,咋一看~哇!开发游戏的罪大恶极,这还不去举报然后取缔?
文章插图
我们再来详细看一下,在央视报道的诸多例子里有一位来自江苏的11岁男孩,他打赏主播玩手游花了家里40万,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每次要消费的时候,都需要人脸验证,按照道理说孩子是突破不了的,但是他找自己的奶奶刷脸,同时又因为奶奶年纪大,并不知道这样做会有风险,所以在刷完脸拿到奶奶手机上的验证码之后,他消费成功了。
文章插图
各位看出点什么了没有?孩子的监护人是奶奶而不是他的父母,甚至在消费的时候奶奶没有过问,孩子的父母对于资金的把握更是随意,40万的房款说刷就刷了,心已经可以大到这种程度了吗?可怕的是,这样的例子全国还有很多。即使是父母在家,他们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也仅限于考试考了多少分?不去学习还玩什么手机?
文章插图
除了三言两语的训斥之外,对于孩子内心,生活以及遇到的难题一概不问,甚至有一小撮极端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交给学校,你没管好就是你的责任?那么我想请问:“家长对于孩子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插图
反正遇到孩子玩游戏,就直接给游戏扣上一顶十恶不赦的大帽子,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问题,无论如何错的都是你们。哪怕是游戏里上线了未成年人保护系统,限制每月充值金额和游戏时间,依然有家长认为游戏就不该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 扎心话|孩子不学习都是游戏害的?网友的这些扎心话,送给爱甩锅的家长】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万一要是真有一天游戏不再出现,孩子还是有同样的问题,到时候我看你们这些曾经高喊关闭游戏的家长,会把锅再甩给谁?
- 孩子|爸爸第一次接娃遭“滑铁卢”,被怀疑是人贩子,宝爸:我真是亲爹
- 竹妈|从小不给孩子吃冷饮,看似爱孩子实则害了孩子,原因有三
- 智力|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从上幼儿园就能看出来,有这几个特征
- 数学|3岁前是孩子数学启蒙黄金期,做不到这3点,会从1数到100都没用
- 自信心|如何培养一个阳光自信的孩子?这5个细节你需要注意
- 一只眼|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大多都来自两种家庭,父母不纠正耽误孩子一生
- 童年|童年经历过这三件事的孩子,长大后很难有出息!值得父母反思借鉴
- 郝家|《人世间》不用怀疑,三个信号指明,水自流就是郝家丢失的孩子
- 注意力|每天5分钟,七个简单又好玩的游戏玩出专注力,提升孩子注意力!
- 姓氏|爸爸姓“吴”,给孩子起名想了一宿,网友:看到名字我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