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考虑到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散装iPhone配件供应链”的关系 , 苹果目前并未在国内市场推出官翻版iPhone 8 , 这也给了第三方平台发展的机会 , 纷纷推出平台质检版iPhone 8吸引用户(即经过平台验机并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 。
在许多电商平台上 , iPhone 8的销量不容小觑 , 京东上部分店铺的iPhone 8“近期评论数”能破万 , 比许多旧款安卓旗舰的近期评论数都要高 。 而在去年转转和找靓机公布的“二手市场年度十大热销手机中” , iPhone 8仅次于iPhone Xs MAX排在第七位 , 该数据说明iPhone 8依然具有一定市场的同时 , 也不禁让人产生疑问 , 在全面屏时代谁还在买iPhone 8?
其一 , 部分买iPhone 8的用户可能并不追新 , 同时也能接受非全屏iPhone的设计 。 去年ITmedia就曾报道 , 在日本市场的二手iPhone销量排名中 , 一二名分别是iPhone 8和iPhone 7 , 这类用户或许并不追新 , 在价格和系统等因素的影响下 , 会选择更“实用”的iPhone 8 。
其二 , 小部分用户并不喜欢手机的全面屏设计 , 追求小屏和触控按键 。 小雷身边就有两位朋友在去年双十一买了iPhone 8和iPhone SE , 他们并不喜欢全面屏的滑动手势 , 更在意iPhone圆形Home键带来的“踏实感” , 即使他们也知道手机上的Home键的按压感为马达震动模拟而来 。
其三是老年用户 , 现在的智能手机学习成本较高 , 且市场上存在着不少恶意软件 。 对于老年用户而言 , iOS的闭环生态体验降低了自己接触到恶意软件的概率 , 同时不用纠结清理手机垃圾和清后台等问题 。
正所谓有需求才会有供给 , 苹果在2022年上线官翻版iPhone 8 , 考虑的是市场和部分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 。 总的来说 , iPhone 8的存在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 新产品的出现并未解决部分用户的需求 , 他们只能选择二手但价格更低的机型 。
苹果的定价策略在小雷看来 , 国产手机厂商若也想要有苹果这般敢拿几年前的产品卖2K+价格的底气 , 仍需重视手机软硬件层面的投入和创新 , 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表面看苹果产品溢价高靠的是品牌属性的加成 , 实际内核却是各种自研硬件和系统 , 在科技数码行业“硬”实力才是产品高溢价的根本来源 , 也是产品冲击高端市场的门票 。
但不管这么说 , 苹果给iPhone 8官翻版的定价还是太高了 , 至少该定价并不符合多数国内用户的购买需要 。 另一说 , 苹果近年来推出的官翻版产品的定价都较高 , 以售价为2099元的翻新版Apple Watch SE为例 , 该价格在一些购物平台上已接近新版产品的价格 。
或许对于苹果而言 , 自己的官翻产品经历过严格的检验和换新流程 , 并不同于市面上的二手产品 , “标准”的不同使用户难以接受 。 小雷认为 , 苹果的官翻品定价策略与其他产品的定价策略保持一致 , 具有浓浓的“苹果特色” , 产品定价并不单纯的以市场为导向 , 也不以竞争对手的同类型产品定价为参考标准 , 而是践行着自己的“迭代”降价策略 , 新品推出后上一代产品才会降价 。
或者说苹果的定价策略在于求稳 , 一定程度上维持品牌高端形象的同时 , 提升产品定价体系的一致性 。 我们可以说苹果的产品定价有些傲慢 , 但“傲慢”不就是苹果的其中一大特点吗?
对于国内市场 , 苹果大概率不会上线官翻版iPhone 8 , 目前iPhone SE2的存在已填补了自己在3K档价位段的空白 , 没必要再靠一款几年前的老机型去冲击2K+价位段手机市场 。 另外 , 不少消息也都指出 , 或在今年三月份发布的iPhone SE3起售价会降到三千元内 , 届时 , 配合其他电商平台的降价方案 , iPhone SE3将肩负起苹果冲击国内2-3K价位段手机市场的重任 。
- 社交|“啫喱”超越微信登顶:首款“元宇宙社交App”会昙花一现吗?
- 散热器|51℃充分压制!超频三东海R4000实测:不到90元的性价比天花板?
- 红米手机|把钱花在刀刃上,目前这4部千元机最值得买,看看你乱花钱了吗?
- Java|2022的屏幕天花板看这里,它们仨绝对有代表性
- 小米科技|MIX 5有望首发!小米正测试可量产150W快充,快充天花板?
- 付费|还在花钱下文档?这个神器一键搞定付费文库,又能省下一笔钱
- nick|Gartner发布报告称,2026年25%的人每天将至少在元宇宙中花费一小时
- 高通骁龙|144Hz+骁龙888Plus+1亿主摄仅2K?网友:这才是真正的堆料天花板
- 投影仪|花了2k元组入门投影,和电视共存,终于可以春节在家看电影了!
- 鲜花|美团闪购:情人节鲜花订单同比增长近3倍 数码产品订单同比增长近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