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天使科普:身高体重都有“发育公式”,孩子是否发育迟缓一测便知
中国有句俗语,“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岁走。” 意思是说,宝宝在不同月龄要学会新的本领。
文章插图
然而,有的孩子8个月了还不能独坐、1岁半不能独走……这些“慢半拍”的现象,哪些需要家长干预,哪些可以再等等看?
今天,就说说孩子发育那些事儿。
一、儿童发育有一套公式
发育迟缓,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顺序异常等现象,包括体格发育落后、运动发育落后、语言发育落后和智力发育落后。
文章插图
身高、体重是衡量孩子生长发育最常用的指标,不同年龄段孩子发育计算方法也不同。
体重标准测量公式:
- 1~6个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月龄×0.7;
- 7~12个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月龄×0.52;
- 2~10岁体重(千克)=年龄×2+7(或8)。
- 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1岁时大约为75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长5厘米;
- 2~12岁,身高(厘米)=年龄×5+75。
家长通常很容易发现身高、体重、头围等体格指标发育迟缓,但对于运动发育、语言发育、智力发育落后知之甚少,日常可以观察宝宝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1.不容易睡着,对噪声易惊,或者睡觉时间明显多于同月龄宝宝;2.早期喂养困难,喝奶呛咳、吸吮无力、流涎;3.身体发紧,抱着时喜欢向后打挺;4.3月龄不能追物追声,喝奶时与妈妈无对视、不会微笑;5.4~6月龄仍拇指内收,不能主动打开;6.4~5月龄后见物体仍不会伸手抓;7.6月龄仍抬头不稳;8.从仰卧位被抱起时头后仰,不能跟随身体起来,或身体总是松软无力,从俯卧位被环抱腹部抱起时,呈倒U型姿势;9.9月龄不能独坐,1岁半不会走路,或走路总是脚尖先着地,2岁不会跑;10.1岁半不会说单字,2岁不能说词语。
如果孩子有上述异常,可能是发育迟缓的表现。这种疾病通常不能自愈,不及时治疗会危及孩子的智力、学习能力、生长发育及生活能力。所以,家长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接受干预和治疗。
![公式|天使科普:身高体重都有“发育公式”,孩子是否发育迟缓一测便知](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b1afa140a818aa4.jpg?size=864x719)
文章插图
三、别给孩子的发育拖后腿
01.6岁前,少给孩子热水泡脚
幼儿时期,宝宝的足弓还没有形成,骨头和关节很有弹性,脚底堆积的脂肪也会使足弓不明显。当他们站立时脚底比较平,且这种“平”足会一直延续到6岁,直到他们的脚钙化定型,足弓才会显现。
常用热水给幼儿洗脚或烫脚,足底韧带会遇热变松弛,不利足弓发育形成和维持。
给孩子洗脚时,用38~40℃的温水清洗3~5分钟即可。
![公式|天使科普:身高体重都有“发育公式”,孩子是否发育迟缓一测便知](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6558aefee1c460a.jpg?size=1080x1440)
文章插图
02.多和宝宝说说话
《美国科学院院刊》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听妈妈的声音和心跳有益胎儿大脑发育。
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可以经常跟小家伙说说话。孩子出生之后(特别是早产儿),更要多与宝宝说说话或唱唱歌,同时可握住宝宝的小手。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孩子大脑发育。
03.孕妇避免焦虑熬夜
新加坡一项研究显示,孕妇经常焦虑可能影响胎儿的脑部生长,还可能对孩子未来的情绪与智力发展造成长期影响。
04.饮食避免油腻过咸
英国《分子精神病学》期刊发文称,吃得油腻,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增加罹患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风险。
另有研究表明,儿童吃盐过量可能会导致青春期推迟,性发育迟缓,并会导致行为问题、压力增大和生育力下降问题。
![公式|天使科普:身高体重都有“发育公式”,孩子是否发育迟缓一测便知](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cfde3b604fb54e2.jpg?size=1023x682)
文章插图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 公式|天使科普:身高体重都有“发育公式”,孩子是否发育迟缓一测便知】
- 精神障碍|天使科普:造成脑瘫的原因有哪些?家长一定要小心防范!
- 绘制|6个月宝宝体重身高多少是正常?用1个标准和公式,查查算算便知
- 新手爸妈|干货科普!8条新手爸妈常听到的孕期知识,其实是“伪科学”
- 重度子痫|万安妇儿好医生丨守护新生,天使模样,35年奋战在临床最前线
- 鼻子|天使课堂:这样训练孩子的目光对视能力
- 孩子|「天使小课堂」语言能力与社交技巧实操指导
- 父母都很健康 生的孩子却患有遗传代谢病 怎么回事?|健康科普 | 健康
- 特殊感|天使讲堂:家长知道吗?孩子说“脏话”可能是抽动症在作祟!
- 妈妈|宝妈分娩后昏迷,刚出生的“天使宝宝”亲吻妈妈,医生潸然落泪
- 儿童|天使科普:孩子注意力时间短,就是注意力缺陷多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