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管理不善
有些是制定了具体的规则,但是运营人员因为各种原因不作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整个社区发展。
例如:运营部门考核KPI是内容发布量,为了完成这个KPI,他们就降低审核标准或者通过做活动批量产出内容,低质内容占据了内容列表,增加了用户的查找成本,用户找不到好内容,进而转向了竞争对手平台。
也有一些社区产品对评论把控不好,导致整个评论区的氛围的变质,很多用户发布的内容或评论受到攻击,最后整个平台只剩下了劣质用户。
还有像封号、删帖的规则太随意,莫名其妙地就被封号了,而且是永久封号,帖子没有原因就被删除了,这对用户的伤害也是无法挽回的。
平台管理人员是否作为,将直接决定了平台往是良性还是恶性方向发展,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用户对平台信心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失去的,而一旦失去了,再想挽回就几乎不可能了。
二、核心生态说到生态系统,大家应该都在初中生物学里学过,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动态平衡。
大家可以想想鱼缸这个微型生态系统,生长灯给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能力,植物产生出的氧气供鱼儿呼吸,而鱼儿产生粪便经过微生物分解之后又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肥料。
如果没有外部异常状况影响,比如:长期没有光照,整个系统将会一直处于一个自我运行的平衡状态。
我们的城市也是一个生态系统,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的人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维持一个城市的正常运转。
由自然界生态系统回归到我们的社区生态,这里的生态其实指的整个社区的核心运转逻辑。
一般社区产品都由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平台三种参与者构成。
文章插图
基于平台:
- 生产者:负责产出内容,当然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
- 消费者:消费内容,并与生产者进行互动(点赞、评论、打赏等)。
我们拿直播产品举例,首先主播们有动力直播,有足够多的直播内容可供消费,否则用户没有感兴趣内容,根本留不住。
有更多可观看直播内容,才会留住更多用户,而更多用户参与将会给主播带去更多的打赏、带货等收入,又激励了主播的内容生产,整个社区产品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
对于社区产品来说,如果想要做好整个生态,需要先从创作者入手,因为参与创作的用户毕竟是少数,而高质量的创作者更是少之又少,如何能扩大整个创作者的规模、扩大优质头部优质创作者的人数就显得尤为关键。
那么,如何才能让更多用户参与创作呢,核心其实就是“激励”。
一种是流量激励,通过流量带来的点赞、评论、粉丝等,提升创作者成就感。例如,你注册完抖音之后,发了一条质量还行的视频,结果几个小时播放量达到了上万,而且收获成百上千用户的点赞、评论、粉丝,成就感瞬间有了,继续创作的动力也有了。
这种激励形式主要在于算法的逻辑上,很多产品对于新用户都会有流量扶持机制,以此来培养用户的创作习惯,然而扶持不会一直存在,等用户创作习惯养成之后,平台再会引导用户提升内容质量,由普通创作者变成优质创作者。
另外一种是物质激励,物质激励适合有一定门槛的创作行为,来源有几部分:
一部分来自用户,例如:用户给作者的打赏,主播通过直播带货等;
一部分是来自平台奖励,像头条、百家号等创作者平台,会把广告收入按一定比例分给创作者,创作者内容播放量越多,获得的收益也越多,激励创作者产出更多内容,提升优质内容比例。
也有一些平台的激励活动,比如参与创作抽奖等等,当然这种激励较弱且不持久,只是一个临时手段,产出的内容质量也相对较低;
还有一部分为创作者自己接单,比如我有上百万粉丝,那么我可以接其他广告主的需求,将我的粉丝变现。
物质激励是实打实的金钱,很多人也以此当做自己的职业,像很多B站的UP主、小红书的博主,他们很多都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专职做自媒体。
物质激励是所有手段里最吸引人的,也是主流平台都有的激励手段。丰厚的回报也让创作者们愿意在内容上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同时也带动了整体内容质量提升。
- 消费者|江南春:30年,我用1000亿,换来这99句话
- iPad|iPadmini6从发售之日起,果冻屏现象就一直有,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 oled屏幕|为什么总有人说OLED屏幕伤眼?为什么有人非LCD屏幕手机不用?
- 阿里巴巴|阿里被罚182亿!腾讯为什么至今安然无恙?
- 蓝牙耳机|有什么男生喜欢的情人节礼物?五百元以内的蓝牙耳机推荐
- 汽车|汽车免费WiFi的原理是什么?
- 宽带速率|宽带100兆与500兆的区别是什么?
- 程序员|为什么程序员会有代码能跑就不要动的观点?是有毒吗?还是怎样?
- spring|什么牌子的蓝牙耳机听歌好? 实惠好用蓝牙耳机品牌
- 程序员|在中国,有多少程序员干到46了?那么其他人去干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