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让老人带孩子变成助推孩子天赋发展的“加油站”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出版社

孩子|让老人带孩子变成助推孩子天赋发展的“加油站”
文章插图
1.老人带孩子,有多少问题本可以规避?
很多家长多么期待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结果:既能依靠老人帮自己带孩子,又能有效规避老人带孩子所衍生的问题和困惑。老人究竟能不能帮助带好孩子呢?这真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老人带出来的孩子都是不令人满意的。有许多老人带出来的孩子,培养得非常优秀、才能出众、脱颖而出。同时老人带孩子往往更负责、更用心,也更有经验。老人带孩子,本来就没有问题,或者很多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现实状况是,很多老人带出来的孩子,都存在各种各样的毛病,给孩子的教育培养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和困惑。
解决和避免出现这些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积极影响老人。对那些接触外界较多、思维并不是非常固化的老人,可以通过与老人积极沟通、争取理解、制订孩子日常看管计划等方式来分解落实孩子父母的安排和要求。挤压、降低老人照看的随意空间。同时,加强对孩子的日常检查,发现倾向性问题苗头,立即对老人和孩子同时提出改进要求,并在随后经常检点改进情况。孩子改进好了,及时予以鼓励。没改进的,持续检点改进,直至达到预期效果。这样像过度任性、好吃懒做、散漫等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
2.老人带的孩子行为习惯咋培养?
老人和孩子父母这两代人的思维、行为方式都有很大差异,带孩子的习惯同样也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带出来的孩子很容易在习惯上存在两重性或者多重性。比如,和父母在一起,孩子刷牙洗脸、自己吃饭都很正常。而和老人在一起,就这也不行那也不干。和父母在一起,学习训练都没问题,而和老人在一起,则能偷懒就偷懒、能躲闪就躲闪。人天性里的惰性经常会使好似已经形成的好习惯走形变味。所以,对老人所带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就要更精心、考虑更细致、检查更具体一些。一定不能给一些不好的习惯留下“变通”的空间。家长要注意检查:每天的小目标是否完成了?有没有发现应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由老人代替做了?是不是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小毛病?已经初步具备的好习惯、好做法是不是丢失了?老人和孩子父母不同的习惯究竟是哪一方面、谁的更好?依从谁的?怎么坚持?家长确实要时时操心、处处留意。
3.老人带孩子带出的坏习惯咋纠正?
老人带孩子出问题的根源多源于过度宠溺。有些老人带出来的孩子确实是在宠惯之下养成了一些坏习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乱发脾气、做事磨蹭、凡事不用心、注意力不集中、有头无尾等,这些毛病看起来都不大,但对孩子天赋开发的影响却很深远,而改起来还很难。这些问题如果不改,则可能伴随他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的整个学业过程,甚至伴随他的整个人生。父母要矫正、纠正这些坏习惯,可以抓住以下几个环节:启发孩子认识上的自觉,引导、培养孩子对好习惯的兴趣,鼓励他逐步向好习惯靠拢;给孩子明确行为的标准和规范,让他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应该怎样做;给孩子进行示范指导,具体地让孩子理解、领悟如何去做;长时间坚持,实际上就是一种习惯养成的持续训练,使孩子逐步形成某种行为自觉;在孩子进步过程中不断鼓励激励,增强孩子对好习惯的热情、信心和内在动力。
4.对老人带孩子带出的问题,埋怨有用吗?
埋怨真的没有什么正面作用。如果说有作用,应该说也是负面的。从尊重和孝敬长辈的角度出发,父母孩子也不应该让带孩子的老人“受累又受气”。如若想要避免老人带孩子带来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带。但对于孩子父母都在职场、工作紧张的家庭来说,这真是一个天大的难题。既然做不到,就只能让老人带。那该怎么办呢?就听任老人带出一堆问题吗?家长们希望不得到这样的答案,就要想办法预防问题的发生,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化解在可能出现的埋怨之前。所以把孩子交给老人之前,父母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提前对老人讲好需要老人做什么和不能让老人做什么。并注意加强对孩子的检点,发现孩子身上的不好行为、做法、习惯等,立即严肃纠正。同时,还要注意:明明看到孩子身上一些毛病出来了,但如果当着老人的面批评孩子,老人却马上觉得受了委屈,这就会出现很尴尬、难处理的局面。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批评孩子时要尽可能避开老人,不要简单批评指责。或者用分析、疏导、讲道理的方式,既不惹老人生气、让老人容易接受,又要解决好老人带孩子带出的问题,以期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