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帮助小孩什么?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统合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作出正确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爱尔丝博士提出,用以矫治儿童的学习障碍行为。
近几年,我国一些临床心理医生由调查数据推断: 城市儿童中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6.6%,重度为16.1%。于是“感觉统合失调”一词被提了出来,并由此陆续开发了一批矫治和训练的器材。但是,围绕儿童感觉统合是否失调、幼儿园有没有必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问题,议论甚多。
有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患有此症的儿童往往存在着性格上的障碍, 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写字的手势常常过重或过轻、字的大小不一、出线出格、阅读困难(常常漏字窜行)、计算粗心;动作不协调、手脚笨拙(常常撞倒东西或跌倒)等等。
这些孩子智力正常,但由于感觉统合失调,他们的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学习能力、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造成障碍,为此,感觉统合应当从幼儿抓起。与此相反,有些学者则认为,感觉统合失调是由于大脑的前庭系统发生病变而引起的,儿童中的发生率不会超过1%, 不必为全体幼儿担忧。有些幼教专家也认为,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呈自然发展趋势,会随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动的不断丰富而逐步完善,感觉统合训练是针对“失调”儿童提出的,在幼儿园专门配备场地和器材加以训练,没有必要。尽管众说纷纭,但有关感觉统合的训练仍在许多幼儿园悄然兴起。
任何事物的萌生和发展都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那么,目前幼儿园悄然兴起的感觉统合训练,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哪里呢?它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感觉运动是幼儿教育最基础的概念。皮亚杰在早年的研究中发现:“感觉运动成熟与否,是日后知能学习或思考前期(3~6岁)孩子成功与否的基础。缺乏这方面能力的孩子,即使能够进行记忆性的学习,但在观察、组织、想象、推理方面的大脑功能似会有应用上的困难”
可以认为,在6岁以前,孩子一般还无法以抽象的概念来认识与学习, 必须凭借实际的感觉来认识与学习,所以他们必须不断地以身体及四肢的动作来增加感官及运动的经验,而这种身体及四肢动作的有效运作则是以大脑的调控和整合为基础的。由此可见,感觉统合是幼儿认知与学习的基础。
关于感觉信息与婴幼儿学习及发展关系的研究是一个传统的课题。在实验情境中最先对“输入感觉信息非常有限且缺少变化”的后果进行研究的是赫布及其同事。在实验中,要求被试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和入厕之外,尽可能多地躺在一个小卧室的床上,同时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地减少室内有意义的视觉、听觉、触觉及其他各类刺激,结果表明,长时间的“感觉剥夺”会产生感知觉的歪曲、稀奇古怪的想法和意象以及幻觉等。这个研究为儿童感觉训练的必要性提供了经典的、可靠的实验依据。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进展,人的感觉学习的必要性进一步得到了证实。婴幼儿时期是大脑迅猛发育的时期,儿童大脑中类似软件的神经网络,在模仿父母的过程中发育起来。如给大脑以语言的和感觉信息的合理刺激,大脑即会作出反应,约140 亿个神经细胞像花蕾萌发一般萌生出神经触突,并借助神经触突与其他神经细胞相互连接,形成神经网络。
因此,虽然幼儿在出生时大脑神经细胞已经具备,然而若不通过视、听、触、嗅、味等“五感”,不依靠外部信息刺激,神经细胞难以生长,大脑的神经网络也难以建立。 所以,提倡感觉统合训练就是让幼儿受到充分的感觉信息刺激,使大脑充分生长发育起来。
脑科学研究还告诉我们,人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着十分复杂的感觉统合要求,就以“握杯喝水”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为例:对杯子的质地,对水的冷、温、烫,对拿杯时的速度、力度、位置,平移杯子时的稳定程度,伸手握杯的路线和送入口内的准确性以及自我保护(例如避免烫伤等)的判断,都需要大脑神经中枢统合来自视觉、触觉、味觉等多种信息,一旦神经传导阻滞就可能发生握杯困难、颤抖、打翻或口舌烫伤等情况。
- 胎儿|孕期,担心胎儿缺氧其实若你没有3个感觉,基本没什么问题
- 孕妈|孕妈睡觉时的三种不适感觉,可能是胎儿异常发出的“警告”,速查
- 身体免疫力|当身体免疫力下降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 宝宝|怀孕后,若是怀了“小帅哥”,或许孕妈会有3种“感觉”!
- 小家伙|孕妇感觉肚子“又硬又紧”和小宝贝发育有关么?了解这3点很重要
- 萝爸|顺产有多难?产妇现场直播分娩过程,网友:隔着屏幕都感觉到疼!
- 胎儿|怀孕4个月后,孕妈感觉晚上“胎动”频繁?或许该了解这3点!
- 孩子|宝宝手部精细运动训练,促进大脑发育,越玩越聪明
- 妈妈|有时候感觉宝宝动的比较厉害,有时候又比较安静,这样正常吗
- 怀孕|怀孕4个多月了,肚子也没大,胎动也没感觉到,这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