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哈佛大学研究:有这三个“怪癖”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有出息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孩提时代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之中十分重要的阶段。成人们往往会认为只有小的时候“打好基础”,成年之后才能够有更出色的人生。
这种看法大致上还是比较有道理的,俗话说“一岁看小,三岁看老”指的其实就是这种道理。
然而,在几乎所有的社会当中,人们对于个体的行为规范都是有所“规定”的。这种“规定”并不是白纸黑字存在的明文法条,也不是什么不能违背的道德准绳,而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由人们的行为在维系着的精神力量。
比如说对于未成年人,或者说是对于孩子而言,成年人总是会认为,“好孩子”是有一个模板的,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最常见的模板就是所谓“别人家的孩子”。
文章插图
家长们善于从别人家的孩子身上寻找自己孩子所不具备、自己又十分希冀的优秀品质,以不断作比较来“折磨”自己的孩子。
然而,这样的想法其实并没有什么道理,这种做法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比如在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当中,人们发现:有一些孩子可能拥有成年人看来的“怪癖”,但是这些“怪癖”其实恰巧是他们成功的钥匙,尤其是这3个怪癖:
1.常独自出神
2.喜欢翻屋子、拆东西
3.“小伙伴们”很多
文章插图
那么我们一一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有这三个“怪癖”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有出息?
首先,在成年人眼中,未成年人尤其是孩子,似乎就应该是活泼的、充满精力的。
于是当一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常常在独处的时候做出发呆状,或者望远方出神时,就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与众不同”的,是“不正常”的,别人家那些上蹿下跳、整日闲不下来孩子的模样成为自己最为渴望的。
其实这种“发呆”行为并不全是走神和无意义的浪费时间,有时候是孩子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当中,开始自主思考的一种表现。
文章插图
孩子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充满活力才正常,思维能力较强的孩子会早早地就展开自主思考的行为。仅仅在自己所处的世界当中徜徉是远远不够的。
如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孩子而言,周围的世界是新鲜的、充满未知的,所以往日里的活力其实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融入新奇的世界之中。但只有在接触之后有时间去专门地思考与了解,才有可能获得一些提升。
研究也表明,这样的孩子在成年之后,往往会有着更加出众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当然,作为家长,你应该确保当孩子在独处时是在思考而不是真的在发呆。
文章插图
其次,被孩子翻动的“底朝天”的房间、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家具甚至电器、被弄乱的环境……相信这些景象都算得上是家长的“梦魇”了。
很多家长都会很难以接受这种情况,因为这一方面会增加家长的额外劳动时间,另一方面也会让周边的环境变乱、让心情变差。
正如玛丽·道格拉斯(Dame Mary Douglas)在著作《洁净与危险》当中想要讨论的:秩序、整洁能够为成年人提供一种安全感,而污秽、禁忌则与之对立,在人们看来会具备一种类似于反常甚至是危险的意味。
当然,这是因为成年人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建立了一套秩序,并且在秩序之上形成了固定的行为与规则。
文章插图
但是对于未成年人以及儿童而言,这种秩序是并不存在的,相反,他们之所以做出翻东西、拆物件的行为,目的就是探索规则、解构秩序。
所以从目的上来看,这些愿意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去将身边的世界探索清楚的孩子,其实是有比较强的了解周边世界的动力的。
从能力上来看,研究表明,这样的孩子们相对于其他不愿动手的孩子而言,会有着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他们周边的环境并不会妨碍他们的思维去宇宙当中遨游。
许多有创造力的人:爱因斯坦、马克·吐温、梵高等房间当中都是十分杂乱无章的。
文章插图
所以当你作为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总是喜欢将房间搞乱、拆分各种东西,那么在适当的教育之后,其实不妨有针对性的去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而不是一上来就严厉批评,之后严禁他们这样做。
- 人工作|女大学生因“懒”出名,自制“零食帘”吃喝在床上,臭袜子攒一盆
- 身份证|又有未成年人深夜玩游戏!防沉迷压力已到家长一方?
- 人脸识别|又有未成年人深夜玩游戏!防沉迷压力已到家长一方?
- 接种|2月12日-13日,闵行这15个点位为未成年人提供新冠疫苗集中接种
- 上海市消保委|又有未成年人深夜玩游戏!防沉迷压力已到家长一方?
- 孩子|四胞胎男孩出生时轰动一时,18年后全部考上大学,母亲非常知足
- 一流大学|右脑发达的孩子,一般有这3种表现,成绩以后不用愁!
- 医科大学|【协和医生说】正确打开孕妈膳食营养的盒子
- 宝宝|哈佛大学发现,家里3个地方乱,孩子长大后越聪明,父母别乱勤快
- 宝妈|孩子考上清华大学,妈妈欢喜发朋友圈后遇尴尬,低调才是高级炫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