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里,说说未来5年上海发展新思路( 二 )


“浦东要做强创新引擎,应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打好‘金字塔’的基座。”市人大代表王志敏建议,浦东“科学研究-技术发现-产品研发-高企发展”的完整创新链条要更加健全,还需继续提升研发投入力度。此外,浦东除了做好金牌“店小二”,也要体现高水平的引领和组织能力,在学科交叉推动创新中成为“领头羊”。
数字化转型,在专题审议中被频频提及。市人大代表刘正东建议,在数字化转型和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建设中嵌入特殊资产交易平台,立足上海浦东,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市人大代表陆风建议,浦东要加快建设“一网通商”,即将政府数据和市场当中有大数据的企业一起合作,把政府数据和市场数据充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平台,为各行业提供数字赋能,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同时,浦东还要加快建设和引进“黑灯工厂”,即百分之百的无人化制造。
唤醒“上海制造”
经济高质量发展突破困局
如何强化“四大功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审议上,许多代表提出,要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要从国家战略上进一步思考上海制造业发展的定位和布局。
朱国宏代表建议,上海制造业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不仅要在强化高端产业引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要在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开放枢纽门户方面发挥作用。在产业布局中,既要调整布局电子信息产业制造、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精品钢材制造和成套设备制造等传统优势制造业,又要重点布局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制造业,谋划一体化跨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链重构。
韩若冰代表说,面对新形势,创业能力强、创业意愿强的制造业中小企业作为“双循环”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要鼓励金融机构为制造业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信用产品,加快探索国有企业与民营中小企业的协同发展机制。国企是上海一张王牌,推进本地国有骨干企业与所在产业链中的优势中小企业协同合作,探索与本产业链中优势中小企业以及科技型初创企业,通过产业联盟、直接投资、合资企业、业务外包等方式协同合作,联手取长补短,为上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双重动力。
朱柯丁代表发问:“我们曾经创造的‘特斯拉工厂’的神话,能不能用在我们自己的制造业身上,用在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身上。”他建议,要用最快的速度,巩固制造业在市场上的占比,防止青黄不接的现象发生;用最快的速度,培育出本土创新型领军型企业,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用最快速度,唤醒沉睡几十年的“上海制造”,真正加入到产业升级、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打造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科技创新的“三高”制造业。
5分钟里,说说未来5年上海发展新思路
文章插图
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健康上海建设》专题审议中,奋战在抗疫一线因而请假的张文宏代表,通过视频发言
市民健康
公卫人才队伍建设很关键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健康上海建设”专题审议中,如何构建符合超大城市实际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机制,如何守护上海这座城市安全和全体市民的健康,代表们献计献策。
第一个发言的屠涵英代表直奔主题,就已经施行的《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提出了建议,“实施中要有前瞻性思考,为可能出现的不可预料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留足法律资源。”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很多代表关心的内容。钱菊英代表建议,从重视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专业做起,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把专业人才留在包括疾控中心等守护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的部门。丁明代表建议,重视疫情常态期间市民的心理健康,要建成一支强有力的精神卫生队伍。崔明代表建议把公共卫生的管理人员铺入到人群最小的单元。
吴修忍代表从体育和卫生融合发展的角度建议,“我们要将预防关口前移,实现医疗卫生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水平为中心,医疗、体育、教育等社会各方协同配合,实现体医、体养融合发展。”陆思嘉代表则建议通过促进科创中心建设和卫生防控体系的融合,促进医学检验技术能够得到市场的推动。
刘民钢代表建议,尽快修订完成出台上海的中医药条例,推动中医药和现代科技结合,守正与创新并重,让中医药在健康上海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