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师|互联网上发疯的中年男人,都爱叫自己神( 二 )



魔术师|互联网上发疯的中年男人,都爱叫自己神
文章插图
上帝视角也不仅仅可以用来“逗闷子”,有网友在这样的交流氛围中找到了可以“共情”的地方:
那是传统中国家庭的固定桥段,常见于过年过节或者老人过生日,大人们会要求孩子们故意做某些事、说某些话来哄老人开心,老人心情一好身体就会好,身体好家里就会少很多麻烦事,全家老小其乐融融,共同盼望着美好的未来。
年轻人隔着屏幕陪伴“林爷爷”,扮演“大笑子”的角色,林长贵荒谬的魔术表演就这样有机会被拔高成了互联网时代的“善意”。
抖音官方拍摄的个人纪录片就走的这种“善意”路子。绿油油的稻田,温馨的夕阳、老人在蝉鸣蛙叫声中农作,舒缓的钢琴音乐仿佛在田间地头流动起来,真实的场景真实地对话让人物身上的微光忽然浓起来,卸掉了短视频上那些变形的滤镜和暴躁的背景音乐,一个鲜活的人在你面前,劳作、生活,你很难再将评论区里的那些发言看作“阴阳怪气”。

魔术师|互联网上发疯的中年男人,都爱叫自己神
文章插图

魔术师|互联网上发疯的中年男人,都爱叫自己神
文章插图
这种定义给了林长贵新的流量,从称呼上你可以轻易区分这个人是老粉还是新粉。老粉仍然热衷于内涵,新粉很在意“爷爷”,就像“耀杨的姥爷”里的姥爷一样,天南地北的年轻网友们都叫一个东北的爱捡垃圾的老爷子一声爷爷,无论是自己爷爷是否还健在,大家投射到一个老人身上的依旧是最质朴的欲望,有爷爷在的人应该有资格撒娇做小孩。
林长贵甚至还富有小丑精神。
他的魔术往往就地取材,充满了即兴感,比如在田坎间正在锄地,忽然立正锄头,从包里掏出一根红色丝巾,捏住两头套住锄头,再往回一收手,丝巾从锄头里出来了;比如从袖子里拿出一个苹果,双手一摸,苹果变成一个由半块完整橘子包裹住的苹果,然后声称“变出了一个橘子”;或者随便在地上折一段木棍,手指交错让两节木棍来回穿插。

魔术师|互联网上发疯的中年男人,都爱叫自己神
文章插图
这届网友表达对于“喜爱”的最高阶表达是“集体二创”,“集体二创”的尽头是“造神”。在各种有意无意地包装下,林长贵的造神之路已经初现端倪。
最新成果是(也可能是环球影城+手游上线热度带起来的影响),林长贵获封法号“哈利波贵”,一位远在中国农村的普通农民,和远在英国的一位作家笔下的虚拟人物完成了梦幻联动。
套用喜剧理论,这可以解释为喜剧观众们最高级的手法——给当事人一场戏——谁不喜欢在无聊的生活里看点热闹呢,每个人都用约定俗成的语言在底下整齐划一地评论,规训当事人也引导后来者,那一刻自己就是伟大编剧文本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注脚。
神和孩子们全在跳舞其实很多流行于微信、微博、QQ上的表情包、网络流行语,都是这种“造神文化”的产物。
这里指的造神,指代的不是“过于吹捧”“无限拔高”的那种行为,更接近于宗教意义上的“造神”,被造神的客体会剥离人格,赋予神格,并以神格为基础不断创作“强化神格”的故事,最后建立形成一个充满了黑话、异化行为准则的小圈子。
这么做的原因通常只有一个:因为无聊。
比如鼻毛小老头雄鹰高飞,就是网友们的代表作。

魔术师|互联网上发疯的中年男人,都爱叫自己神
文章插图
在林更新转发表情包完成出圈爆火之前,“高飞”就已经是一个拥有充足内容沉淀的成熟IP:
他自称建立了世界大同教,是宇宙唯一神、人类导师,是传说中即将掌控全球的紫衣圣人,但骨子里是“民科”和“精神病”之间反复横跳的中华奇人。为了更方便围观他的“创作”,激发他更强烈的“创作欲望”,以“硬汉”为代表的热心网友们特意运营了几个专门的微信群,接受其高师、苏州圣主的“自我设定”,心甘情愿地成为“信徒”。
接下来在几年的时间里,这群“信徒”创造了灿烂的世界大同教文化,包括且不限于经典语录、语言格式、表情包、精神污染类短视频。
据称是清华大学博士后的网友踏歌,就在信徒群里潜伏过一段时间,试图弄明白整个“IP开发”的过程。这份田野调查后来发布在了公众号“五道口老实人”上。
首先他在和高飞本人聊天后发现,高飞的实际人设和网友们创造的人设,几乎毫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