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杆|为什么单列视频信息流更无脑?( 二 )


视频直接把声音给你,你的大脑就很省力气。
二、更少的打断+更明确的指令=更傻瓜的操作1. 更少的打断——注意不到时间的流逝双列信息流里,用户从琳琅满目的视频中选一个点进去,已经花费了所有力气,看完还要回到菜单页继续选……用户感受到强烈的体验断层。
不可避免地,用户还注意到了时间的流逝。单列很好地避免这种体验断层的问题,都说「抖音一天,地上一年」,正是此理。
所以双列平台通常用中长视频留住用户,是以「做高客单价」。
2. 更明确的指令——更傻瓜的操作单列不仅帮用户解决了选择困难症,还给了用户更明确的指令——上滑和下滑。
而非——点击,退出,滑动,点击。

纵杆|为什么单列视频信息流更无脑?
文章插图
这就是为什么抖音变成了「全民级」应用,DAU 直追7个亿。
爸妈:这操作我熟。
三、选择权的让渡,让用户更上瘾根据「特斯勒的复杂守恒定律」,用户「傻瓜式」的躺平,意味着用户的选择权让渡给了平台。平台需要用运营手段和推荐算法来交付一张完美的答卷,才算不负用户「傻瓜式」的信任。
特斯勒形容复杂性的总量是一个衡量:用户用起来更容易,意味着增加设计师或工程师的难度。
1. 运营手段相比双列,用户在使用单列UI时,消费心理中的「从众心理」比重要更高。对于点赞量几百万的视频,用户会出于群体属性,多给几秒的耐心。
那么,这对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让视频「德不配位」。运营对用户的预期管理需贯穿始终,而非引入内容后就撒手不管。
一旦用户肯定了平台的运营风格,用户就会愈发信任,选择权就让渡得越多。
2. 推荐算法单列的推荐算法是如何让用户越发上瘾的?
答案就是——多变性。
在单列还没火的时候,《上瘾》这本书就把「人类为何会对一个 APP 上瘾」的原理总结好了。其中让我大呼精彩的观点就是「多变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让我们上瘾的可能并不是视频(酬赏)本身,而是对视频(酬赏)的期待。

  • 20世纪40年代,詹姆斯·奥尔兹和彼得·米尔纳在研究中偶然发现,动物大脑中存在一个与欲望相关的特殊区域——「伏隔核」。他们在实验室老鼠的脑部植入了电极,每当老鼠压动电极控制杆,「伏隔核」就会受到微小的刺激。很快,老鼠就依赖上了这种感觉。
  • 老鼠宁肯不吃不喝,冒着被电击痛的可能也要跳上通电网格,目的就是触压操纵杆让自己的脑部受到电击。数年后,另一批研究者对人类进行了相同的实验,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 当赌博者获得酬赏时(在这个实验中,赢来的钱就是酬赏),伏隔核并没有受到刺激,相反,在他们期待酬赏的过程中,这个区域发生了明显的波动。
  • 这说明,驱使我们采取行动的,并不是酬赏本身,而是渴望酬赏时产生的那份迫切需要。
然后,心理学家引入了多变性,来强化对酬赏的期待:
  • 在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斯金纳将鸽子放入装有操纵杆的笼子里,只要压动操纵杆,鸽子就能得到食物。和上述实验中的老鼠一样,鸽子很快就发现,压动操纵杆和获得食物这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在实验的第二阶段,斯金纳做了一点儿小小的变动。这一次,鸽子压动操纵杆后不再是每次都得到食物,而是变为间隔性获取。也就是说,有时能得到,有时得不到。斯金纳发现,当鸽子只能间隔性地得到食物时,它压动操纵杆的次数明显增加了。多变性的介入使得它更加频繁地去做这个动作。
  • 多变性会使大脑中的伏隔核更加活跃,并且会提升神经传递素多巴胺的含量,促使我们对酬赏产生迫切的渴望。
发现了吗?为什么你刷着视频又哭又笑?为什么你只在某些视频上进行了正反馈,算法却顾左右而言他,把它们有间隔地推送给你?
这种隐性特征,可能连算法自己都无法解释,甚至也并非故意为之。它叫多变的酬赏,它叫人性:我们在得到和得不到之间,反复横跳,就像实验中不吃不喝的白鼠、贪得无厌的鸽子。
还是开头那句话——时代在变,不变的是我们在上下内容的隔层中,对未知内容赌徒般的期待。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娱乐产品目的就是给用户带来快乐。只要确保其内容倡导健康和美好,产品设计上有意识地提醒用户时间的流逝,让用户放下手机缔造美好生活,就能获得长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