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用魔法打败魔法,用5G制造5G,中兴通讯赛博超级工厂太科幻了( 二 )


不仅如此 , 在传统制造有一些环节 , 如机器视觉检测、智能机械臂等 , 需要上传大的视频流、超高清照片等 , 4G的上传速度无法达到要求 , 只能靠“拉网线”解决 。

而5G的应用就为做到真正的“柔性生产” , 提供了解决方案 。
例如在装配环节 , 通过5G CPE将机械臂上高清摄像头的视频流传给后台 , 集中计算 , 分析后再回传告诉机械臂如何运动 , 因此能做到每次配件可以不一样 , 根据拿取的配件不同 , 自动安装配件和螺钉 。
除了全自动生产设备和机械臂之外 , 超级工厂里各种形态的“黑科技”还有不少 。
在中兴 , 我们看到云端协作 。
在生线后端是完全封闭的 , 现场几乎无人值守的 。 为实现这一效果中兴在其中加入了大量的传感器 , 全方位实时传回设备的参数信息 , 数据量每天有上亿字节 。
有了如此巨量的传感器和信息 , 中兴甚至将生产线通过“数字孪生”到线上园区平台 , 这样远在其他城市的专家和管理人员 , 也能全面掌握产线情况并及时处理 , 即使在深圳总部也能管理南京的生产 。
如果设备“生病”了 , “望闻问切”机器人堪比“老中医” , 在线“号脉”即可知“病情” , 直接开出“药方” 。
虽然传统制造厂也有专家远程“会诊” , 但需要把设备搬到检测机器面前 , 还得配技术人员讲解 , 相当麻烦 。
除“望闻问切”机器人、搬运能手AGV外 , 车间里各种形态的机器人还有不少 , 360°VR全景监控 , 让管理人员无需亲临现场 , 便可对车间无死角监测 , 还能实现远程参观 。
这些“移动机器人”通过内置5G模块跟专网连接 , 将所有数据实时传输到云上 , 计算、回传控制控制机器人们的移动 。
这比Wifi跨区更加稳定沟通 , 这就是中兴对自家5G技术应用的“信心” , 否则如果是因为工业厂区设备、环境或者大重量物品的影响 , 一点点误差就能造成重大损失 。

据悉 , 中兴通讯滨江的全球5G智造实践公司带来显著的收益:
装配质量漏检率降低80% , 关键工序不良率降低46% , 产线人员减少28% , 产线调整周期缩短20%等等 。 在这座超级工厂里 , 每分钟可以完成五台5G基站生产 , 并承担着中兴60%以上的产能 。
同时根据西门子的测评报告 , 滨江工厂的数字化典型应用总体水平为2.5 , 高于业界平均2.0 , 精益成熟度总体水平为2.6 , 远超业界平均1.9 。
在5G技术的加持下 , 不光是中兴通讯 , 整个行业都会掀起产业结构改革 , 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发展 。

二、拿自己做实验 , 为自己带货
作为一个智力密集型的高科技和全球化企业 , 中兴通讯早在2016年就已经启动自身的数字化转型 。
中兴通讯总裁徐子阳曾说 , 目标是将中兴通讯打造成一家极致的云公司 。
伴随着5G商用 , “用5G制造5G”也成为“云公司”的一个重要实践 。
而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有指出 , “发展工业互联网 , 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 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 对工业企业来说 , 数字化转型已从“要我做”走到了“我要做”阶段 。

一项新技术的商用 , 往往需要经过大量的摸索 。
如果是跨界应用 , 要让客户接受 , 需要相关参与方付出更大的耐心和努力 。 依托滨江项目 , 中兴通讯正将成熟的原子能力产品化 , 加速5G应用的横向复制 。
中兴通讯还将开放自身原子能力 , 为产业、行业和生态伙伴筑基、献智、赋能 , 让传统行业更低碳、更省心、更可靠 , 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
据国际知名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在2021年11月发布的《5G专利竞赛的领跑者2021》报告 , 中兴通讯向ETSI披露5G标准必要专利有效家族数量位居全球前四 , 处于第一梯队 。
其中 , 中兴的5G终端专利已布局人工智能、IoT物联网、V2X车联网等多个领域 。
通过自身“5G制造5G”应用以及与行业合作伙伴的探索 , 中兴通讯更是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 。
有资料显示 , 目前中兴通讯已经在工业、教育、医疗、媒体、交通等15个行业领域 , 与超过500家合作伙伴 , 共同探索5G行业解决方案 , 合力部署5G应用 。

以三一重工为例 , 中兴通讯早在2019年就与之合作 , 在北京、长沙共同建设先行5G应用试点 。
中兴通讯通过5G技术 , 用“云网底座”为生产赋能 , 解决工程机械的远程操控、智能化连接的刚需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