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失败的三种教育方式,就是发脾气、讲道理
昨天和一位朋友聊到很晚,感触良多。
朋友一直自认为是个开明妈妈,她说这十几年来,从来没有打过孩子一下,认遇事总是耐心跟孩子讲道理,希望能和孩子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但是随着孩子上了初中,朋友发现这套“春风化雨”的温情教育法完全失去了效用;进入青春期的儿子越发固执倔强,也不愿意再去跟父母交流。
文章插图
朋友老公说,教男孩,就得“豪放”点,不能太和颜悦色,否则孩子根本不服管。上周孩子和她拌嘴,她一时动气,跟孩子动了手,两人冷战了好几天。
朋友很难过,一方面,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了之前最讨厌的家长;另一方面,她又觉得孩子不理解自己,不为父母考虑。
其实想想,很多时候,大家都一样会钻牛角尖,总觉得孩子都是没心没肺,大人的好他们都看不见,稍微说两句重话就甩脸子、发脾气。家长就顺理成章地觉得孩子不懂事、不孝顺、养了个白眼狼。
我们恰恰忽略的一点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反向思考:我的教育方法真的能打动孩子吗?他们真的会听吗?
教育家卢梭说:“世界上最没用的教育方式,就是发脾气、讲道理和自我感动。”
文章插图
别忘了,教育孩子是个双向的过程,每个孩子的性格、习惯、特长都不同,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也不同。
因此,家长不能想当然地用一套自以为管用的教育方式来管孩子,而是要不断调整,适应孩子的变化。
文章插图
停止无缘无故发脾气
看一个孩子和父母关系好不好,就看看他父母什么性格就知道。
父母的情绪,就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孩子就像一株小树苗,被阳光微风吹拂,细雨清露滋养,自然能生长得茁壮健康;如果长期生活在凄风苦雨、电闪雷鸣中,是永远无法长成栋梁的。
很多父母的坏情绪,来自自身生活的压力和不满,回家之后,就把满肚子的牢骚怨气发泄在孩子身上;
还有一部分父母,是抱着“严师出高徒”的信念来教育孩子,认为严厉的培养方法才能造就坚韧的意志,殊不知如果孩子时时刻刻都被这种“军事化管理”的氛围所裹挟,是很难承受得了的,他们日后要么沉闷、压抑,要么冲动、易走极端,和父母的初衷南辕北辙。
我很久之前看一部电视剧,一对中年夫妻吵架,丈夫大吼,你之前那么温柔端庄的一个人,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
妻子当场就坐在椅子上哭了,说你不是我,你自己常年在外面工作不回家,你没有经历过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撑着这个家的心酸,你永远都不会懂,如果我们的位置对调,你未必能做得比我好。
文章插图
的确,人无完人,要想做到完全压抑自己的感情,是不可能的,谁都有急赤白脸的时候,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渗透在每个最日常的生活细节里,可能你的一句话,就能改变孩子的人生轨迹。
所以,与其居高临下对孩子颐指气使,不如去好好想想,怎么和孩子好好沟通,解决当下的问题;
发泄负面情绪的时候固然身心舒畅,但是发了脾气之后呢?孩子和你的隔膜越来越深,不但无助于解决问题,还得收拾更大的烂摊子。
之前看湖南卫视的亲子节目《放学后》的时候,有一个场景记忆很深。孩子发脾气了,妈妈没说什么,直接离开了屋子,让孩子一个人在屋里哭闹。
过了差不多5分钟,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了,妈妈再来温柔地跟孩子说,这时候,孩子也更能听进去妈妈的话,也承认自己之前发脾气不对,母子两人最后达成了共识。
这样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我们参考。
很多妈妈说,觉得自己脾气差改不了,但恰恰相反,你觉得改不了,是因为你提前给自己预设了心理暗示,认为“就这样了,就是改不了”,尝试做一些努力,你会发现,其实控制情绪,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呢。
文章插图
无休无止地讲道理
你给孩子讲100遍道理,都不如让他们自己体验一次挫折教训来得更加有效。
去年朋友女儿小玉上了小学,可能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太适应,作业她老是拖拖拉拉不愿意完成,回家要么就先看电视,或者玩玩具看书,就是不乐意去做作业。
- 才子|孩子是这3属相,小时是孝子,长大是才子,一直在给父母争光
- 父母|家有懒妈妈,对孩子影响没想到这么大,宝宝:我承受了太多
- 跳跃型|宝宝这些不好的习惯,影响他未来身高!父母别不在意
- 艾滋|9个月男婴被查出艾滋!父母悲痛欲绝!万万没想到还有更可怕的
- 护理假|湖南立法设立“育儿假”“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
- 父母|双胞胎的日常,弟弟摸完哥哥的头就想走,但哥哥接下来反应太好玩
- 父母|父母5个行为,正在毁灭娃的安全感!不想娃苦一辈子,赶紧改
- 利巴韦林|一粒普通药,吃了却耳聋转告父母这8种药,别再让孩子乱服用
- o型腿|新生儿最害怕这3件事,新手父母尽量提前了解,能让宝宝少受罪
- 汤泡饭|吃一次相当于吃8个塑料袋,父母还在给孩子吃,发育慢长得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