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短视频在疯长之后也已逼近天花板,《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中提到,2020年短视频的用户规模达到8.73亿,占总网民人数的90%左右。此时上线倍速功能,也称为短视频平台挖掘更多内容消费增量的必选项。
文章插图
图源《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更快的播放速度,意味着更高的内容完播率,而这平台来说对应着的是一个更加活跃的内容生态。
在短视频平台精妙的算法逻辑里,某一账号的内容完播率直接影响着其内容是否能被更多地推荐。因此,倍速键下更高的内容完播率,一方面让相同内容得以被推荐给更多的用户,另一方面让用户在同等的消费时长里观看更多的内容——这都将刺激创作者更多地进行内容补给,从而扩大内容生产与消费的量级。
此外,更快的播放速度,还意味着更大的广告库存。视频平台有一个广告负载率(广告与内容的比例),如果倍速看视频,视频看得越来越多,刷到广告的概率也随之增加。互联网怪盗团曾估计,抖音在2020年的广告负载率约为16-18%,而Facebook的广告负载率为15%(就已被用户吐槽广告太多)。
内容生态的活跃度上升,基于完播率达人商业价值的上涨,更多广告库存带来的变现能力增强,倍速播放中平台的整个商业化价值得到提升。
平台的价值导向直接影响着上游创作端。
此前因为剧情拖沓、注水严重,倍速功能的上线某种程度上倒逼创作者调整节奏,生产出更多精良、优质的内容;但当过度依赖用户习惯,就会出现内容编排生硬的问题,只是一味强调强节奏、强冲突,矫枉过正又常常忽视了内容本身的价值。
比如某些现实向的题材,创作者在创作时便会融合当下的社会痛点,刻意夸大为戏剧冲突,来击中用户的痛点,“为了痛而痛”。曾有剧集宣传透露,宣传团队在提前看片时也会特意圈画出每一集能引起讨论的点,然后着重放在社交平台或者短视频平台上进行宣推——但在过去一两年中,短视频宣推内容与剧集/电影内容反差过大,而导致舆论翻车的案例并不少见。
在短视频创作上,则有一个“黄金6秒”原则,即90%的用户对于一支短视频的平均停留时长在6秒左右,在倍速功能的助推下,这一停留时长或许又会被压缩。因此为了能够吸引用户注意力,更多的短视频创作者极力压缩节奏,投入于对用户的感官刺激。
一位200万粉丝的短视频创作者李毛毛在接受GQ采访时说过,一个2秒的转身要剪到0.5秒,肩膀刚一扭转就切到下个镜头。一个2分钟的成品,会在后期时再剪掉30秒,变成一个不留气口、结尾戛然而止的短视频。
此外,上文提到的影视解说类作品,虽然存在版权风险,但却是短视频创作者们最容易挣钱的方式、涨粉幅度最快的类别之一。红星资本局曾发表一篇影视解说博主的自白文章,其中提到,在保持一定更新频率的情况下,如果多个平台视频播放量超过1万次,视频作者的基本月收入可以保持在三万元以上。
平台与创作者的喂养下,用户在快节奏内容中养成惰性,缺乏耐心的消费习惯被洞察用户心理的平台所捕捉,平台又通过更碎片、更快速的消费场景来满足受众。
创作者、平台、用户相互影响,陷入了一个越来越快的循环里。
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在这样的快循环下,信息越来越爆炸,时间焦虑、知识焦虑充斥着整个社会,共情、学习、思考、专注的能力会被抛弃吗?
曾在哈佛大学任教的Hartmut Rosa提出“社会加速”理论,在经过技术加速、社会变革加速之后,现在来到了生活节奏加速阶段,但生活节奏加速与前两个阶段又有吊诡之处——“技术加速”节省了时间,但现代人却都饱受时间不够的折磨。
事实上,如今倍速、快节奏已经成为了当下社会的大趋势,再去过多赘述倍速的影响也很难再改变什么。但受众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倍速、在什么情况下拒绝倍速、如何清醒地使用倍速,这是可以主观选择的。
作者:祖杨,公众号:真探AlphaSeeker
本文由 @深响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播率|快进快进快进,我们终究坠入了「倍速世界」】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三星手机|三星手机的销量可以做到全球第一,为何在我们国内却进不了前五名?
- 零售业|美国选择孤注一掷:2400亿美元投向科技产业,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 微信|微信“支付”取消,变成服务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 Windows|我们的第一招原则和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有多大差距
- 心理学|营销的六大心理学效应(下)
- 北京市|买“無印良品”,收款方却是数码公司?商家:我们是中国的
- 阿里巴巴|特斯拉ModelPi,是否能颠覆苹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 苹果|iPhone 14:我们希望它是什么样子的?
- 算法|莉莉丝广告技术中心负责人江锐:如何搭建像我们一样的团队?
- 华为鸿蒙系统|华为鸿蒙系统,是有实实在在价值的,我们不就不用受制于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