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戴珊"打脸"蒋凡( 三 )


阿里内网还专门有一个匿名标签来记录着蒋凡这些年的主要成绩——“阿里流量王”。归根结底,他最突出的能力就是流量运作,通过各类活动帮助淘宝和天猫吸引用户、留住用户、实现转化。
这是在“开拓市场”阶段,以及平台流量未饱和时,企业需要的能力。今天阿里面临的困境,是在流量红利见顶时如何盘活存量,如何能保证流量不会被其他平台瓜分。
蒋凡那套打法可能会起到反效果:因为寻求GMV增长,持续不断的优惠活动和繁琐复杂的双11规则,一方面,加重了平台商家内卷;另一方面也令消费者疲惫,想要逃离平台。

阿里|戴珊"打脸"蒋凡
文章插图

▲蒋凡出席活动现场
一个明显变化的是,过去热闹、紧凑的双11节奏被越拉越长,平台曾经引以为傲的双11成交数据也逐渐“消失”不见。一味追求流量和销售增长带来的后果就是,阿里正在被消费者和商家抛弃。
这些问题蒋凡并非看不见,但无论是从个人利益还是项目经验考量,他都很难发动淘宝、天猫的彻底变革,毕竟破除“流量思维”一定程度上相当于颠覆自我。
因此,他的改变更多是在消费者触达方式和渠道上做文章,比如,尝试在淘宝推出“逛逛”内容种草频道、上线“淘宝直播”APP,想要通过短视频、直播种草和卖货的方式,留住用户、增加成交,但目前看来收效甚微。
03戴珊猛药能祛阿里沉疴吗 如今,阿里电商业务已经进入成熟期,此次淘宝、天猫的 “融合”也是近十年来淘系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
对于破除事业群、选用“平台中心”的设置,戴珊解释称,是为了决策更高效、行动更统一、各个一层组织之间的定位和分工更明确。
她一上任就使出“大招”,可以明显看出阿里此次转变态度的决心和魄力。
在内部全员信中,戴珊多次提到“用户体验”和“客户价值”,她表示:“国内电商领域的竞争是前所未有的激烈,大家都在为如何提供更好的客户价值而努力拼搏”,“我们 (要) 全面聚焦用户体验、客户价值,消除惯性思维、鼓励机制创新”。
二十多年来,消费者和商家一直是阿里最尊贵的客户,被摆在服务优先级的首位。早在2004年,阿里成立五周年之际,马云就曾义愤填膺地喊出“阿里巴巴要成为一家持续发展102年的公司”,并将“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的价值观写进了企业DNA里。即便在阿里20周年时,公司对价值观有所调整,第一条仍是坚持“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阿里|戴珊"打脸"蒋凡
文章插图

▲阿里“新六脉神剑”
但在追求业绩增长和成交纪录过程中,阿里一度背离了初衷。
以双11购物狂欢环节为例,阿里当时的想法是“让消费者每年好好玩一次”,所以挑了一个固定日期每年举行大促活动。
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参与,阿里最初直接向消费者发放大额无门槛优惠券,完全没有在活动规则上做太大文章,“领到就是赚到”;历经五六年后,双11已经全然变味,更像是一个平台与商家、消费者之间的“猫鼠游戏”——平台想方设法大肆捞钱、刺激消费者下单;商家变着法吸引用户“清理库存”;消费者在烧脑的规则下苦苦挣扎,也逃不脱被“宰割”的命运。游戏的最终结果就是,双11正在失去商家和用户。
不仅如此,淘系的增值费也让不少商家直呼“吃不消”。据AI财经社报道,2011年,淘宝商城 (天猫前身) 转型升级,技术服务费由6000元上升至最高的6万元,并增设保证金,一旦商家售假,扣除违约责任保证金之外,商家还会遭遇被立即封店的处理;之后随着流量红利消失,商家流量获取成本也越来越高。商家只能跳出淘系,到更多成本较低的公域池挖掘流量。
感受到危机的阿里近两年也开始转变,试图找回初心,特别是2021年出台了一些利好商家的措施。
例如,阿里全面下调“退货运费”等几十项商家扶持举措,降费后预计商家全年的运费险成本将平均下降25%;将淘宝天猫商家的必备运营工具“生意参谋”基础权益全面向商家免费开放,部分功能将由收费变成免费;双11期间,又推出14项服务,包括各类补贴、预售即回款金融服务、开放创新工具应用等,为商家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
戴珊深知,要做一家102年的企业,“唯有用户才能决定阿里能走多远”。打通任督二脉后,她要做的就是守江山,真正落实“客户第一”,让商家享受更优质的服务,让消费者拥有更舒心的购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