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孩子越来越难带,6岁前就要这样立规矩
作者|安歌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除了打,我还能怎么教育孩子?
文章插图
原来,小男孩4岁了,开始显露出天使之外的另一幅面孔。比如,他会突然把脏手往别人身上抹;或者,他会突然过去打人、推人;大人明令禁止,可孩子根本不听,甚至“口出恶言”:我要用剪刀把你剪了!讲道理不听,打骂也没用。更糟糕的是,在管教和反抗的对峙中,孩子跟自己越来越疏远了。这位父亲无奈发问:孩子不听话,到底该怎么办?加拿大多著名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说过:“小孩子就像寻找墙面的盲人一样,需要不断地前进和尝试,然后才能发现边界在哪里。”
文章插图
年幼的孩子,做出各种不当行为,其实是一种探索。但是,作为父母,也有责任引导孩子,帮他们明确规则和边界。在该立规矩的时候,不选择放任,未来才不会在束手无策时,追悔莫及。孩子不服管,是你踩了这3个雷说起立规矩,许多父母头疼不已:不是不想立,而是不管用啊!就像开头的父亲,道理也讲了,甚至怒骂呵斥,可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所谓的规矩,就像个摆设,根本立不起来。其实,规矩不管用,是因为我们在立规矩的时候,很容易踩中3个误区。用大人的权威,强迫孩子服从。很多家长一听到规矩,认为代表着威严,是一种命令式的管教。然而,如果只告诉孩子遵守,却忽视告诉孩子规则的意义。这样的规则,自然无法让孩子认同。比如,5岁的东东在餐馆里,拿着勺子敲桌子。妈妈不耐烦地训斥:不许敲,听见没有!
文章插图
东东停顿几秒,很快又敲了起来。妈妈怒了,劈手夺下勺子,大吼道:不许敲,再敲我揍你了啊!妈妈认为自己把规矩讲的很明白,可为什么不能敲桌子,却没有清楚地解释。其实,妈妈只要平静地解释:敲桌子会打扰别人,你也不想被吵到对不对?孩子理解了规则的公平,而非被迫服从,才会愿意试着去遵守规则。只求快速解决,治标不治本孩子闹腾、作妖的时候,父母的怒火很容易被点燃。明明规定不许乱涂乱画,可稍不留神,墙上又是各种涂鸦。此时,我们只想大吼大叫,甚至胖揍一顿了事。吼叫打骂容易,效果也立竿见影,但是如果没有父母监督,这样的“规矩”孩子还会遵守么?
文章插图
立规矩并不是速成的,孩子重复出现某个行为时,重要的是了解孩子背后的真实意图。比如孩子往墙上画,可能是为了表达某种不满,也可能是画的尽兴,一时忘记。速成式的立规矩,可以短暂地制止不良行为,却很难养成真正的自律。一味和孩子较劲立规矩的时候,父母最怕的是孩子哭闹不休。朋友家3岁的儿子迷上奥特曼,每次去超市,都闹着要买一个,否则就撒泼打滚,很难罢休。有一次,被缠得没辙,妈妈撂下狠话:不管你了,你留在这哭吧!孩子哭的撕心裂肺,妈妈心疼又后悔,却无可奈何。
文章插图
立规矩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不愉快,孩子可能情绪失控,反抗激烈。这个时候,恰恰是最需要引导的时候。父母的冷漠和表露出的抛弃态度,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为了引起关注,孩子可能会表现的越来越“坏”。控制情绪,不和孩子较劲,才不会越管越糟。不打不骂,如何给孩子立规矩立规矩似乎意味着冲突和痛苦。事实上,规矩和爱并不是反面,父母对规则的建立,反而会孩子感到掌控的安全感。美国儿童心理专家塞尔玛·弗雷伯格说:一个不被管教的孩子是一个感觉自己不被爱的孩子。
文章插图
立规矩,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那么,如何让规矩变得更加有效呢?试着把握三个关键点。01规矩简洁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会立很多安全相关的规矩,比如不可以动电线,不可以爬到厨房。有的妈妈会说:宝宝不可以动电线,会触电的,触电就是很疼,后果很严重,妈妈会很伤心...其实,两三岁的宝宝,很难理解妈妈复杂的信息。年幼的孩子,规矩越简洁清晰,就越容易执行。比如,妈妈直接把孩子抱离危险的地方,下一次孩子再试探时,严肃提醒他“不可以”。同理,孩子在公开场合大吵大闹时,也可以摇头示意制止。规矩简洁却有力,往往比反复的抱怨和指责来的更有效。
- 宝妈|那个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变成“老太太”的80后宝妈,后来咋样了
- 才子|孩子是这3属相,小时是孝子,长大是才子,一直在给父母争光
- 独生女|女子怀孕2次到预产期后孩子却没有了,老公提疑问才知事情不简单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弓立芳|如何进行高质量亲子沟通?要“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孩子|剖腹产划伤孩子头部,医生很快就会好的,7年后家长找上医院
- 孩子|孩子晚于这个点睡觉,身高发育至少损失5cm,也别早于这个点起来
- 孩子|育儿假:刚需+硬核
- 宝宝|8岁男孩依然在吃母乳,断奶几次都失败告终,对孩子会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