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开始叛逆,父母该如何转变教育方式?


孩子开始叛逆,父母该如何转变教育方式?
文章插图
被爰过的孩子,未来可期。几乎每位爸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的孩子一直以来都很听话、很依赖自己的,但是不知道从哪一天起,他好像忽然就变了,开始学会跟爸妈对着干。你会发现,你叫他往东,他偏往西,就像阿凡提的小毛驴,然后你叫他刷牙,他偏不刷,你让他先做作业再玩,他偏要先玩再做作业。那么在这个时候,很多爸妈就会感觉特别崩溃,你说要揍他吧?又不行,因为怕下重手了对孩子心理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加上好像很多心理学家都说应该要温柔对待孩子,那怎么办呢?不管怎么说,我们需要知道孩子叛逆的背后到底在发生些什么,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那么一般来说,孩子有两个时期是可能会跟父母对着干的:一个是四 五岁的时候,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一个是青春期,典型的反叛时期。如果一个四五岁的小孩跟你对着干,那么他更多的是为了证明自己,他想跟你说:我长大了,我懂得什么是羞耻了,我现在需要一种自尊的感觉;或者我有一些难过,因为我无法解决一些问题。那么当一个青少年跟你反叛的时候,他主要就是在争夺一种自主的权力,或者想获得别人的关注。如果一个孩子能够比较好地度过第一个反叛期的话,他的青春期一般不会太叛逆,相反的,如果说他从小就是非常压抑,特别乖巧听话,那么等他到了青舂期的时候,他就很容易会爆发。
孩子开始叛逆,父母该如何转变教育方式?
文章插图
要是他自己有一些好朋友的话还好,因为他能够在社会关系里释放一部分的情绪;但如果他的人际关系并不是那么好,或者比较挫败 ,那么他在家里就会变成一个火药桶,对谁都不理不睬,或者处于完全对抗的状态,这就是争夺自主的权力和获得关注的表现。他跟你对着干,其实是要你看到,我不是一个应声虫,也不是一个软绵绵可以随便被你把控的人,我有我自己的感受和自尊,我也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因此如果父母一直没有看到孩子真实的模样,而是希望孩子成为他们期望的样子的话,孩子一定会去挑起一个战争,就是看看到底谁能够把控谁,谁可以左右谁。有时候我们说,一个从小一直被别人耻笑的,或者欺负得很压抑的孩子,长大后千万不能拥有权力,因为 一旦拥有的话,他会把这个权力运用得无所其极。就有点像小时候一 直穷怕了的孩子,一旦有了钱,他消费起来是很疯狂的。那么在孩子叛逆的过程中间,如果始终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同,或者父 母对他不理不睬的话,他就会开始故意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比如即使他是爰父母的,他也会极力否认,或者他明知道这件事情按照父母说的去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他就偏不做。在这种故意破坏的状态下面,孩子为反对而反对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在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依然不肯定孩子,还是想去掌控他或者塑造他,那么孩子就会开始自我放逐。比如直接拒绝沟通,拒绝表达自己,拒绝所有的成长;在行为上面,他会拒绝父母要求他做的所有事情。如果你期望我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那我就去成为相反的那个人。你会发现有些父母本身是一个非常自律、对自己非常严格的人,但是他的孩子却特别的任性放纵,这就是典型的自我放逐的表现。因此总的来说,孩子反叛本来是他成长路上认识自我的一个必经过程,但如果在这中间,父母不愿意看到孩子真实的模样,而是按照自己的期望要求孩子的话,这种反叛就会成为一个问题,甚至成为阻碍孩子成长的一个创伤。
孩子开始叛逆,父母该如何转变教育方式?
文章插图
面对孩子叛逆,爸妈如何正确应对?那么如果孩子出现一些叛逆的表现或者行为,作为爸妈我们可以怎么应对呢?首先,其实孩子叛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们要允许孩子有表达自己的权利。有些爸妈看到孩子开始叛逆,觉得:”天呐我的孩子是不是有问题?“其实不是,这是正常的,或者说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这说明孩子正在学会独立,懂得维护自己的边界,和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是否可以允许他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呢?可能孩子有天会向你提出质疑,说我凭什么要每天刷牙,我能不能不刷?那么这个时候有些父母可能就直接告诉他说,你必须刷牙, 因为刷牙有哪些好处,然后刷牙是一个卫生的习惯,如果你不刷就会很脏。但其实,我们可以让孩子去试一试,刷了牙和不刷牙的感觉, 或者问一下他,你今天不想刷牙,是不是有什么事情?你可以跟爸爸妈妈说一说。当我们能够给予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的时候,他就不需要用反叛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用一种夸张的方式来获得表达的机会了。第二方面,当孩子跟我们对着干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一个检验现实的机会。有些孩子可能会跟你争论说,我偏不听你的,你要我做完作业才能玩,我能不能玩了以后再做作业?在这个拉锯的过程中,其实我们可以给他一个检验的机会,我们可以告诉他:”如果你想玩了以后再做作业也行,你看看这跟做完作业再玩有什么区别??”,我们让他检验一下。有些孩子可能玩了很长时间,结果到了做作业的时候他发现来不及了,就会特别焦虑,这个时候我们跟他说,如果你做完作业以后再玩,也许就不会那么着急了。我们之所以给他一个检验的机会,不是为了说服自己他是错的我们是对的,而是让孩子自己去体会,什么样的做法更适合自己,这会比我们跟他说一千遍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