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戴珊上任“第一把火”:淘宝和天猫合体,利好中小商家


商家|戴珊上任“第一把火”:淘宝和天猫合体,利好中小商家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商家|戴珊上任“第一把火”:淘宝和天猫合体,利好中小商家】正式掌舵阿里中国数字商业板块第6天,戴珊点燃了“第一把火”。
1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中国数字商业板块分管总裁戴珊发布内部信,宣布原淘宝天猫业务的新组织架构。其中,最受关注的调整是,淘宝、天猫在坚持双品牌运营的基础上,通过新设立的三大中心——产业运营及发展中心、平台策略中心、用户运营及发展中心,在后台实现全面融合。
与此同时,淘宝直播、逛逛却继续独立运营,分别由道放、千城负责,直接向戴珊汇报。淘宝直播和逛逛原本是淘内平台业务框架之下,这次调整其实意味着,淘宝直播和逛逛在淘宝的地位在提高。
分开十年后,淘宝天猫再合体此次将淘宝、天猫两大体系全面打通,堪称自淘宝“一分为三”后,大淘宝内部最大力度的组织架构调整。
2011年,淘宝被分拆为淘宝、淘宝商城(2012年更名为天猫)和一淘三家公司。彼时,整个中国电商还处于野蛮生长期,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阿里内部对未来究竟是属于B2C还是C2C也争论不下,几个业务面向不同的商家和用户,分头试水。
十多年间,淘宝、天猫两个平台,一个服务中小商家,一个服务品牌商家,在国内电商市场高速发展阶段,如此差异化打法,使这两块业务各自都有着相当不错的成绩。但随着两个平台面对的商家、用户群重叠度不断提升,两套团队并行造成的组织冗余带来的弊端已愈发显著。
不少商家同时经营着淘宝店和天猫店,日常需要和两班人马对接不说,平台大促期间,也要应对两种促销策略。这于商家而言是不小的负担。
用户端同样存在类似的困扰。过去,淘宝和商家的促销节奏和用户活动并不相同,比如双11期间的免减活动就分为天猫旗舰店和淘宝C店两套系统,需要用户分别凑单。
2018年底,天猫还曾进行过一轮“一猫变三猫”的组织架构调整,原有的天猫事业群额外拆出了两个独立的天猫超市事业群和天猫进出口事业部,调整后,天猫事业群剩余的业务与淘宝业务的重合度自然更高,天猫与淘宝“合二为一”成为必然趋势。
2019年,淘宝总裁开始兼任天猫总裁,将过去多年淘宝、天猫两套班子的“传统”打破,释放出两个平台融合的信号。但两年多来,二者始终作为两个独立事业部运营,利益不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对立,远称不上融合无间。
直到此次调整,阿里电商在人才、组织及技术等方面全方位打通,相当于将业务肌体重新塑造。对内,淘宝和天猫商家在未来很可能会互通运营方法论、规则、流量与工具,在内部实现效率更大化;对外,淘系电商更希望统一资源,合力参与到整个电商经济的争夺战中,而不在内部生态中做不必要的损耗。
这也正是大势所趋。截至2021年9月30日,阿里在中国市场的用户9.53亿,距离10.11亿的网民数差距不大,用户规模增长已然开始见顶,阿里更需要做的无异于效率优化,这既包括了消费者端体验的优化,也包括商家端的服务改进。
中小商家迎利好而“重视用户体验,创造客户价值”,正是戴珊22年职场生涯里为人称道的一点。
据了解,戴珊曾任CCO(首席文化官)时,就对阿里客服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客服从打电话的“救火队”变成“创造新体验”的重要岗位。期间,她率先推出极速退款退货等服务,还引入智能技术推出阿里小蜜,并为淘宝淘气值、支付宝芝麻信用分等评测体系提供重要数据基础,都是为了客户与消费者体验。
有接近阿里人士透露过一个细节,戴珊在休产假回归后,曾动手砍掉一个年利润数十亿元的金融业务,理由是看不到给业务和客户带来什么真正的价值。
此次调整也延续了戴珊的一贯作风,新设立的三大中心,分别对应商家服务和商品运营、平台规则和工具、消费者体验这三个维度,完全是从客户视角出发而做的敏捷组织设计。
其中,产业运营及发展中心,将从行业运营走向产业经营,深入服务商家,为中小商家在内的全域商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消费者运营和商品运营能力。每个垂直行业下还都将建立客户体验评价团队,以客户满意度作为行业经营水平的标尺。
简单来说,这种做法,将会同等重视品牌商家和中小商家,把原来服务品牌商家的能力也赋能给中小商家。背后透露出一个积极信号:中小商家将迎来巨大的机遇。过去几年,中小商家在大淘系生意不好做,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声音,这次戴珊几乎明示了自己的态度,随着三大中心投入运行,更多的对中小商家有利的政策逐渐出台,可能大淘系会迎来一波“新兴品牌回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