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带动上市公司扩产能 纸吸管供不应求

“限塑令”带动上市公司扩产能 纸吸管供不应求】新一轮塑料污染治理意见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在史上最严“限塑令”之下,可降解塑料行业迎来了新的商机,市场潜力巨大。与此同时,超市卖场和餐饮企业纷纷开启转型升级的道路——可降解购物袋替换塑料袋、塑料吸管停用、打包袋更换等,不同材质的环保刀叉勺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商机
在浙江余姚的中国塑料城,思卓塑业相关负责人夏先生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其公司原本生产的塑料吸管市场价在每吨1.5万~1.6万元左右,而如今“限塑令”后转产后的替代吸管材料的成本要提高2~3倍。其中,纸吸管市场价在每吨3万元左右,生物基聚乳酸(PLA)可降解塑料吸管的市场价则在每吨5万元。
鉴于纸吸管与PLA塑料吸管的售价相差较大,夏先生表示,目前接到更多的还是纸吸管的订单,公司一个月纸吸管的产能在100多吨,目前已排单到2021年4、5月份。而PLA塑料吸管月产能也基本相当,相对纸吸管的生产来说,产能相对略有空余,但也已排单到4月以后。
据悉,可降解塑料的主要机理有三种:添加光敏剂在太阳照射下的光降解、可以被自然界微生物分解的生物降解、添加吸水性物质可溶解于水的水降解。还有部分产品融合了前两种的特点,采用光与生物双重降解。
由于生物降解是主要的可降解塑料品种,因此通常所说的可降解塑料即生物降解塑料,但其中PE/淀粉混合塑料等只能达到部分降解的程度,而具有代表性的PLA和石油基聚(PBAT)能够实现完全降解,因此也被视为最具前景的可降解塑料。
相对其他可降解塑料品种,PLA与PBAT在我国也占据绝对的产能优势地位。不过,由于PLA 制备技术长期被国外公司所垄断,导致聚乳酸近两年严重供不应求,2019年价格整体上涨 60%。相对而言, 国内的PBAT制备技术方面近年来取得突破,国内具有自主技术的生产装置项目不断增多,其生产成本未来有望进一步降低。
近十年来,我国可降解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年度注册数量与增速呈稳定上涨趋势。截至目前,以工商登记为准,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经营范围含“生物降解、光降解、化学降解、可降解”,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可降解相关企业近8400家。其中,2020年新增可降解相关企业近2300家,较去年同比增长38%。
据东吴证券可降解塑料行业研报,PLA的生产在我国目前仍属起步发展阶段,国内PLA 的供应量约为30万吨/年,江苏允友成与海南龙都天仁两家龙头企业年产量在5万吨左右,其余多数公司的产能仍停留在2万吨/年左右。而国内PBAT产能则达到22万吨/年,在建产能超过每年200万吨,前景可观。几大行业龙头——金发科技(600143.SH)、蓝山屯河 、巴斯夫(BASFY.OO)企业现有产能超过每年5万吨。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限塑令的逐步实施,可降解领域公司的产能会逐步扩大。作为可降解领域行业龙头之一的金发科技就曾于2020年12月在互动平台表示,该公司目前已拥有生物降解聚酯合成产能6万吨,同时将有新增年产6万吨PBAT合成生产线和年产3万吨PLA合成线在建产能。其余瑞丰高材(300243.SZ)、彤程新材 (603650.SH)、新疆望京龙等企业在建PBAT产能也在每家年产6万吨以上。
东吴证券分析认为,限、禁塑政策的推动是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的动力和契机,但与此同时,由于可降解塑料较高的生产成本,我国可降解塑料仍处于行业导入期。到2025年,快递包装、一次性塑料餐具、塑料购物袋和农用地膜四个领域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空间分别达到100万吨、70万吨、 50万吨和30万吨,将合计形成约250万吨的市场空间,500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对比我国当下4.2万吨的市场需求量,增长空间近60倍。
商超与餐饮启动升级换代
第一财经采访人员日前实地走访上海的联华超市、盒马、家乐福、世纪联华、全家、罗森、沃尔玛等超市卖场后看到,这类商超门店内基本没有以往的普通塑料袋了,取而代之的是可降解购物袋。世纪联华的一位店员表示,此前普通塑料袋是作为商品销售的,如今按照相关规定,则不再出售这类塑料袋,改售可降解环保购物袋,当然也欢迎顾客自带环保袋购物。
沃尔玛中国日前宣布加入“减塑”行动派倡议,加大推行生物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的使用,2020年底前在位于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大连、宁波、厦门、青岛和深圳五个计划单列市的所有沃尔玛门店停止向顾客提供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推出生物可降解塑料购物袋。早在2020年10月中旬,沃尔玛自有品牌惠宜将集中上新近20款“绿色”一次性用品,包括:惠宜玉米淀粉基杯、碗、叉、勺等一次性餐具系列、惠宜可降解垃圾袋等。沃尔玛利用采购资源,选择供应商为惠宜单独开发并生产高性价比的“绿色”一次性用品,此次惠宜“绿色”一次性新品集中上市后,现阶段沃尔玛所售一次性用品的可降解产品占比达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