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博物养志,让孩子知道世界之大之美( 二 )


防治“自然缺失症”,身心更健康
近几年有专家提出的“自然缺失症”,我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人脱离自然环境,离万物越来越远,一定会带来生理上的影响,比如近视眼发病率增多,小学高年级就能看到很多孩子戴上了眼镜。并不是因为读书读太多了,而是因为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太少了,会影响视觉发育。
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常见,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信息源问题。从发展心理学上来讲,人类大脑喜欢收集信息,打开手机,源源不断的信息量太大了,超过了大脑“主板”的处理能力,就会导致抑郁、焦虑等症状频发,而在自然环境中,大脑既能接收信息,又不会过载。
如果关注点放在把考试考好了这一件事情上,当成绩不好了,世界就整个坍塌了,会导致很严重的心理问题。当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多元的,你就有了很多途径保持心理的平衡,就像一条腿站着是站不稳的,有很多条腿支撑的时候,有一条腿稍微有点问题,系统还是稳定的。
我们希望孩子能见识世界的多样性,同时仍然能对身边的人和物抱有感情,学习博物学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让孩子们身心健康。
从万物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博物学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让孩子知道世界之大之美,从而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比如在自然界中看到,有苍天大树,也有树荫下的生态系统,你会发现一切是丰富的多元的,高有高的好处,承接阳光,矮也有矮的好处,小草也有自己的本领,蒲公英一脚就能被踩扁,但是种子却可以乘着风传播到很远。孩子会发现自然界的万物有各自的生存办法,而且都在努力生存,他也就不会偏执和狭隘。
提高专注力。都知道专注力对于孩子的学习有多重要,有些父母不惜高额学费让孩子上一些提高专注力的班。其实用博物学就能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博物学有一个非常核心的方法就是自然观察,比如研究小虫子,这种虫子跟那种虫子有什么区别?很多时候观察对象的差别非常小,只有很专注才能区别两个物种,随着研究更深入,发现它们的行为生态差异,在注意力非常集中的观察过程中,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孩子的专注能力。
强健体魄、适应环境。从电影、纪录片里我们会给博物学家一个什么样的画像?拿着捕虫网,戴着遮阳帽、望远镜、水壶走在山野里……经常在野外走、在户外走,肯定是能强健体魄,甚至要掌握一定的生存技巧,比如遇到雷雨天怎么避险等。我曾经去一个国家地质公园,下暴雨时游客就挤在大石头下面的洞里避雨。能否在山顶的石头下避雨,这些都是博物学的知识,对孩子的基本生存能力和安全意识是很重要的。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博物学很多时候是要由观察引发思考的,比如樱花我们都见过,但如果你仔细看樱花的叶子,你会发现叶顶上有两个小点,一般家长可能都不会注意,那么你给孩子看,有时候小孩观察力比大人强,他就会发现为什么其他叶子没有,这两个小点是干吗的? 人是不是也有各种腺体?观察提问,然后去思考,在学博物学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对孩子思考能力的提升和锻炼。
昆虫|博物养志,让孩子知道世界之大之美】来源:中国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