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需求的“三四五”原则

编辑导读:需求,是伴随着每一个产品经理的名词。不管是刚入行的产品新人,还是颇有经验的产品老司机,在需求这条道路上的探索永无止境。本文作者提出需求的“三四五”原则,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

涡轮增压|需求的“三四五”原则
文章插图
文章结构:

涡轮增压|需求的“三四五”原则
文章插图
01 三个要素三个要素:用户,场景,问题。
三要素是产品经理在日常工作中常提到的内容,我们具体来了解每一个要素都包括哪些内容。
1. 用户:即我们的用户是谁?定义用户的三个步骤:
1.确定目标用户:我们在设计一款产品前,一定会去寻找我们的目标用户,假如是教育行业,那我们的目标用户可以是学生,家长,教师,学校,政府。
2.用户群体细分:如果目标用户是教师,那是否要按照具体的科目进行细分,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或者按照目的细分:想要提高工作效率(行为)or想要提高教学能力(目的)。具体的分类维度需要按照不同目标用户来细分。
3.创建人物角色:假如细分用户为想要提高教学能力的教师,那么我们去创建的人物角色可以是:小梦,高中历史老师,校招毕业生,想要提高教学能力,优先级P0。小刘,高中语文老师,工作4年,想要适应新生代下的创新课堂能力,优先级P1。

  • 定性分析创建:如果我们对目标用户的理解比较透彻,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成本低但准确性低。
  • 定量分析创建:如果有大量的数据或者相关报告,采用该方法。更快速,更准确。
  • 定性分析加验证创建:定性创建后通过用户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来验证我们的结论。成本高,时间长。
涡轮增压|需求的“三四五”原则】我认为创建任务角色的好处:产品经理明确目标用户,做产品紧贴目标用户;新成员更快了解目标用户。
2. 场景1.时间,空间,心间。即在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什么人who,做了什么事what,目标是什么why。
2.具备同理心,能够以用户的视角去思考问题,但是,并不是自以为用户需要什么。
3.冲突感:冲突感可以快速找到用户痛点,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却达不到。
3. 问题用户的问题是很多的,但是迫切性,重要性是不同的,根据问题的特点可以去界定需求的优先级
02 四种思维四种思维我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中讲过了,需要注意的是,思维方式是帮助自己更好的完成需求的分析,看过的同学可略过。
四种思维:用户思维,本质思维,价值思维,系统思维。
1. 用户思维即具备同理心,能够把自己变成“傻瓜”,不具备产品思维的人。重新定义我是谁(用户),我在哪儿(场景),我要干什么(需求)。每个人都必须有用户思维,但是如何去表达出自己的用户思维呢?
用户视角+用户语言
举例:汽车卖点,涡轮增压等,这些关键词看似高大上,看似给产品赋能,但是对于小白用户而言,这些词汇比较复杂难懂。我们应该用专业的词汇加上用户理解的语言来陈述我们的观点。比如:涡轮增压,为你提供更足的动力!
为什么要有用户视角呢?
自我视角对比用户视角:
  • 自我视角:某洗碗机:高温杀菌高达99%
  • 用户视角:某洗碗机:高温杀菌高达99%,给宝宝更安全的餐具
用用户视角的精炼例子更具备说服力。
2. 用户思维的沟通方式这里补充一种新的沟通技巧。在沟通具体的某一个功能时,或者在描述需求的时候,可以主动讲故事,将需求所涉及到的用户,场景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更可以使听的人进入具体的场景。但是,讲故事也需要避免一个错误。
举例说明:
A:假如我现在是教育局长,我的团队在处理一些文件时,还是以纸质的形式进行整理,效率很差,我希望能够有一款工具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
B:教育局的团队在处理相关的文件时,仍然是以纸质的形式进行整理,效率比较差。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设计一款工具来帮助用户更高效地完成这个工作。
A和B的说辞,哪种方式更好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A/B之间的区别:A把自己假设成为用户,所以得出的结论是A以为用户的痛点(自以为);B站在用户的视角来考虑问题,所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分析用户场景得出的结论。这就是两者的区别,所以B的沟通方式才是正确的。用户思维并不是自以为用户怎么样,而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分析用户的场景来得出结论。还可以适当加入量化的内容,比如,过去完成此项工作需要2个工作日,现在只需要4个小时,使工作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