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凭什么能成为乳业老大?


伊利凭什么能成为乳业老大?
文章图片
【阅读提示:本周推出“乳制品”专题 , 七篇文章讲解乳制品板块 , 欢迎持续关注 。 下周将推出“调味品”专题 , 敬请期待 。 】
在乳制品赛道上 , 伊利股份是当仁不让的龙头 , 自然也是行业里最值得研究的公司 。
1
关于伊利的历史 , 最早可以追溯至1956年 。
当时 , 呼和浩特回民区成立养牛合作小组 , 并在1958年改名为“呼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 , 拥有1160头奶牛 , 日产牛奶700公斤 , 职工人数117名 , 这就是伊利的前身 。
1993年2月 , 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厂改制 , 以定向募集的方式设立伊利集团 , 随后更名为“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要从事各类乳制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业务 , 并于1996年3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 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
历经20多年的历练成长 , 公司现已坐稳了全球乳业第一阵营 , 并多年蝉联亚洲乳业第一 , 也是我国规模最大、产品品类最为齐全的乳制品企业 。
按时间线来考察 , 我们可以将1993年至今伊利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3~2000):经过早期的萌芽发展 , 公司积累起较为雄厚的业务实力 , 成为国内较早的以常温液态奶为核心主导的乳制品企业 , 这一期间公司成功上市 , 并不断壮大业务规模 。
第二阶段(2001~2007):在实施“全国织网”计划进行扩张的同时 , 伊利还采用调整组织架构、进行股权激励等方式 , 从内部助力公司发展;在这一阶段 , 公司还致力于开拓渠道、优化产品以及提升品牌力 , 积极追赶行业竞争对手蒙牛 , 这也渐渐促成了行业“双寡头竞争”的格局 。
第三阶段(2008~2013):因“三聚氰胺”风波的来袭 , 整个乳制品行业遭受重创 , 随即进入了调整期 。 在此期间 , 伊利开始寻求战略转型 , 通过积极参与高认知度曝光度的重大活动来提升品牌力 , 同时启动了“全球织网”计划 , 剑指海外市场 。
第四阶段(2014年至今):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后 , 伊利仍在持续发力拓展其他产品业务线 , 并通过收购国内外优质奶源及龙头公司、推动产品高端化等方式 , 向着“全球第一乳企”不断进军 。
业绩方面 , 伊利近几年在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方面 , 一直保持着对业内头号竞争对手蒙牛乳业的领先 , 且表现出不错的增长势头 。 尽管2020年受疫情影响 , 公司业绩增速出现了下滑 , 但在2021年迎来了明显修复 。 根据前不久公布的业绩报告 , 2021Q1~Q3年伊利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0.7亿元和79.4亿元 , 各自同比增长15.2%和31.9%;2021Q3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5亿元和26.2亿元 , 各自同比增长8.6%和14.56% , 着实令人眼前一亮 。 由此促成了近期股价的强势 , 让不少投资者满心欢喜 。
伊利凭什么能成为乳业老大?
文章图片
业务方面 , 目前公司产品基本覆盖了所有乳制品细分板块 , 价格带也很齐全 , 可以充分迎合男女老少不同人群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 主要产品涉及常低温液态乳、奶粉及奶制品、冷饮以及其他乳品饮料 , 其中液态奶贡献了公司总营收的近80% , 奶粉及奶制品贡献营收占比约为13% 。
伊利凭什么能成为乳业老大?
文章图片
以上便是伊利的基本面貌 。
2
伊利凭什么能成为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在我看来 ,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其一 , 出色的原材料控制能力 。
乳制品行业素来都有“得奶源者得天下”的说法 , 越是丰富优质的奶源布局 , 越能够有效减缓上游原奶价格上涨的压力 , 再考虑到我国目前优质奶源依然十分短缺 , 故而在消费升级大势之下 , 能否掌握上游优质奶源、稳固优质原奶供应 , 已然成为了乳制品企业极为重要的一道护城河 。
伊利对于奶源基地建设非常重视 , 早在1999年就制定并实施了“奶源四步走”战略 , 建立起以呼包、京津唐、东北为主的三大奶源基地 , 同时开辟了华中、华南等新的奶源基地 , 并且采用持股、收购、战略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奶源控制 , 包括国内的优然牧业、赛科星、中地乳业、现代牧业、辉山乳业等多个优质奶源 。 此外 , 伊利于2019年收购了新西兰第二大乳业Westland , 成功将奶源拓展至海外 , 进一步巩固了自身优势 。
其二 , 强大的渠道力 。
伊利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全国织网”计划 , 迅速将业务范围拓展至全国各地 , 率先完成了“纵贯南北、辐射东西”的战略布局 , 成为首家覆盖全国市场的乳制品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