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活样本”( 三 )
科研人员还发现 , 西南的横断山高寒植物多样性的积累始于早渐新世(距今约3000万年) , 是世界上已知起源最早的高寒生物区 。 横断山不仅是高寒物种起源和分化的摇篮 , 同时 , 也是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寒多样性的主要来源 。 为探索高寒植物生物多样性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认知 。
文章图片
森林“大伞”董棕植物界种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中有一种“体格最强壮”的树 , 它就是棕榈科植物董棕 。 董棕树体高大 , 干型笔直 , 茎干内含大量淀粉 , 又俗称为“粮食树”“西米树” , 在野外是亚洲象喜食的植物 。 董棕树枝、叶型优美 , 又是一种有名的观赏树种 , 它集多种用途于一身 , 目前在野外已经难得一见 , 由于在科研、经济上有极高的价值 , 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
放眼东南亚
开展生物多样性跨境合作
2015年 , 中国科学院依托西双版纳植物园以缅甸为基地成立了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 研究中心自建立以来 , 开展了9次中国缅甸联合科考、3次中国老挝联合科考 。 在帮助东南亚国家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的同时 , 还培养了专业人才 , 增进双方的交流和互信 , 为“一带一路”倡议营造了良好的国际合作氛围 。
统计显示 , 通过多次跨境联合科考 , 科学家共发现700多个动植物新种 , 还发现了全球数量仅在500只左右的白腹鹭 , 以及孟加拉虎、金钱豹、云豹等多种珍稀濒危物种 。 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中心已成为该地区发现新物种最多的研究组织 , 是该地区一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力量 。
这一系列的合作成效充分显现出 , 生物多样性研究已经成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纽带 , 且中国已成为东南亚生物多样性发现和保护的领军力量 。
文章图片
植物“艺术家”跳舞草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所里 , 有一种通晓音律的草 , 它的触觉特别灵敏 , 并能靠声波震动叶子 , 它就是跳舞草 。 当有平缓的歌声或音乐声时 , 它的叶子就会随平缓声音的升降上下跳动 , 音乐或歌声音调升降越快 , 它跳动得越慢 。 音乐停止时 , 它立刻停止跳动 。 据目前的研究发现 , 跳舞草小叶片的叶柄处的细胞里有一种海绵体 , 这种海绵体对中低频率 , 即35至65分贝的声音有共振作用 , 所以才会随着音律“翩翩起舞” 。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供图
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发现和保护方面要和东南亚开展合作?杨永平用两句话概括:“一是东南亚地区国家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 二是如今的中国科技力量有能力做 , 而且我们应该支持东南亚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事业 。 ”他表示 , 东南亚国家具有比较典型的低地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 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 这些年通过联合科考和合作研究 , 在缅甸、老挝等地区发现许多新物种 。 但是这个区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 研究基础相对薄弱 , 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人才也比较少 。 加之本地区经济发展压力巨大 , 森林破坏和退化严重 , 一些物种可能还不为人认识就消失了 。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 中国更应该支持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
植物园不仅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做了系统的调查 , 完成主要生物多样性的编目工作 , 而且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绩 。 “目前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亟待更多的科技支撑 。 我们应该以更多的科研成果 , 更好地保护成效为‘一带一路’倡议保驾护航 。 ”杨永平说 。
云南网采访人员李承韩
-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武汉要重视八大颠覆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
- “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助企业加速腾飞,越来越多华侨华人扎根武汉创新创业
- 过去的热带森林变化导致巨型动物和人类灭绝
- 为什么蛇类热带多寒带少?与“蛇吃半年鼠,鼠吃半年蛇”有关
- 家有“迷你热带雨林”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探秘海南俄贤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原始热带雨林景观
- 望天树守护者肖云学:在“巨人”肩上守护中国热带雨林
- 项目地址:勐泐大道与流沙河交汇处想在西双版纳买房?想知道哪个楼盘更适合你?想了解西双版纳...|这个十一,在西双版纳邂逅一场生活的温柔
- 热带也有企鹅?南非海滩惊现63具野生企鹅尸体,它们被蜜蜂蜇死了
- 原产热带雨林的缅甸蟒为何能在美国“大杀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