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活样本”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活样本”
文章图片
植物会“流血”龙血树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研究所里 , 有一种生长缓慢而耐干旱的喜光树 , 此树树干粗短 , 树皮灰白纵列 , 树叶繁茂 。 据说 , 古时巨龙与大象交战时 , 巨龙的血洒大地 , 后来从土壤中生出来的便是龙血树 。 当龙血树受到损伤时 , 便会流出像鲜血的树汁 , 为此 , 人们称这种流血树为“龙血树” 。
如果说云南是动植物的王国 , 那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就是植物王国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 多姿的热带植物及亚热带自然风光 , 不仅造就了引人入胜的美景 , 也让其成为我国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之一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活样本”
文章图片
剧毒“杀手”箭毒木见血封喉树又名箭毒木 , 是国家级保护树种 , 这种树的树皮或枝条破裂后 , 会流出乳白色的剧毒汁液 , 接触到人和动物的伤口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 , 血管封闭 , 血液凝固 , 以至窒息死亡 , 误入眼中会令双目失明 , 所以人们称它为“见血封喉” 。
近年来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立足中国热带 , 面向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 , 开展以森林生态学、资源植物学和保护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 , 有效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 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活样本”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活样本”
文章图片
植物界“高个子”望天树成年望天树的枝叶聚生在树干顶端 , 像巨伞一样撑在热带雨林的上方 , 据测定 , 望天树最高可以长到80米 。 望天树对研究中国的热带植物区系有重要意义 , 该物种已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 目前 , 我省南部产地已建立自然保护区 , 由森林派出所进行保护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热带植物园也有栽培 。
依托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活样本”】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
走入西双版纳植物园 ,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绿色世界 , 各种奇特而变化多端的热带植物群落、鸟类和昆虫尽收眼底 , 珍奇的热带植物以及罕见的雨林奇观使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 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多样的生态系统在这里充分展现 。
在植物园的园史馆西园谱内 , 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老物品 , 瞬间把人带入到了20世纪50年代 。 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创建者蔡希陶教授 , 带着先遣队 , 乘坐独木舟 , 登上葫芦岛 , 挥起砍刀 , 披荆斩棘进入到这片苍莽的原始丛林中 , 组建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大勐龙生态群落站 。 在西双版纳开展热带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 , 蔡希陶等就意识到这里的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 共同建议成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成为我国最早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 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学传播主管杨振看来 , 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融入了植物园的历史 。 建设西双版纳植物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 就是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地的就地保护 , 构建出互为补充的迁地保护体系 , 当自然保护地里的物种受到威胁 , 植物园就成为一个很好的迁地保护场所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活样本”
文章图片
水中“大力士”王莲王莲原产于南美洲的热带地区 , 具有世界水生植物中最大的叶片 , 直径可生长约3米长 , 叶面非常光滑 。 无论从远处看 , 还是从近处看 , 都像一只只漂浮在水面上的绿色大玉盘 。 夏季是王莲最佳观赏期 , 这时它的叶片最大 , 巨大的叶不仅引人注目 , 而且其负载能力更让人吃惊 。 王莲的叶脉成肋条状 , 就像伞架一样非常结实 , 由于其叶片和叶脉内具有很多大的空腔 , 腔内充满气体 , 使叶片浮于水面 , 所以它的浮力很大 , 一片大的叶片能够负重70公斤 。
目前 , 西双版纳植物园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达到1351种 。 作为中国植物园联盟的牵头单位 , 西双版纳植物园推进的“本土植物全覆盖保护计划”在全国范围实施 , 形成了“本土植物编目-专家评估-野外拉网式考察-针对性保护”一套完整的区域本土植物保护体系 , 完成了我国近三分之二本土植物的评估与野外考察 , 对2620种受威胁植物采取了保护措施 , 有效降低了它们灭绝的风险 。 同时建立了迁地保护植物大数据平台 , 为社会各界提供可靠的植物识别查询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