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抢救瑞幸咖啡?( 二 )


2021年4月 , 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 , 大钲资本领投2.4亿美元 , 愉悦资本投资1000万美元 。 它们还承诺 , 在特定条件下 , 可按比例再追加1.5亿美元的投资 。
谁在抢救瑞幸咖啡?
文章图片
但是 , 只要瑞幸咖啡一天没有实现稳定盈利 , 融资 , 也只是往这个无底洞里面填坑 , 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
2017年创立至2020年 , 瑞幸咖啡的净亏损合计超过104亿元 。 最新披露的2021年中报业绩显示 , 公司营业收入31.83亿元 , 同比增长106% , 净利润仍然亏损了2.11亿元 。
瑞幸咖啡内部笃信的商业模型是 , 一杯咖啡 , 房租成本1-2元 , 人工成本3-4元 , 原料成本6-7元 , 加起来大约10-11元 , 公司只要把一杯咖啡的价格卖到星巴克三分之一的价格 , 就能实现盈亏平衡 , 卖到三分之二的价格 , 就能实现盈利 。
安信证券曾在一份研报中针对瑞幸咖啡2018年的经营数据做过测算 , 如果单杯咖啡在当年10元均价基础上上涨80% , 即均价达到18元 , 就可以实现数千万元的盈利 , 如果均价能卖到20元 , 则可以实现超过3亿元的利润 。
但是 , 瑞幸咖啡除了通过更新产品变相提价以外 , 并不敢直接对已有产品涨价 。
就像浑水做空报告所指出的 , 瑞幸靠烧钱积累的用户 , 对价格过于敏感 , 并不足以支撑公司“涨价-盈利”商业假设 。
更重要的是 , 随着瑞幸咖啡烧钱百亿激活了咖啡市场 , 越来越多的新咖啡品牌 , 如Manner、Mstand、三顿半等 , 在资本的加持下横空出世 。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中国市场的咖啡渗透率远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市场的成功让星巴克不断加码;中国14万家咖啡店 , 老大星巴克的市场占有率仅为2.6% , 连锁化的空间非常大……
以上任何一条基础的逻辑 , 都足以作为资本看好咖啡市场的支撑 。
谁在抢救瑞幸咖啡?
文章图片
于是 , 已经在品牌和渠道上砸了上百亿的瑞幸咖啡 , 受制于财务造假估值处于极低区间 , 已经成为各路资本盯上了的猎物 。
今年8月 , 有媒体报道称 , 五星控股集团旗下产业资本投资平台星纳赫资本等 , 曾试图投资瑞幸 , 但被拒绝 。
瑞幸咖啡上市后 , 陆正耀家族曾质押5.18亿美元瑞幸股权 。 “瑞幸风波”爆发后 , 公司股价持续下跌 , 最终被强行平仓 。
9月初有消息传出 , 物美创始人张文中控制下的投资公司 , 意图从中金、巴克莱和摩根士丹利等陆正耀债权方手中打包收购债权 , 进而曲线入股瑞幸咖啡 。 对瑞幸咖啡股权展现出浓厚兴趣的机构还包括中国光实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等 。
现在矛盾的核心在于 , 陆正耀可能并不会轻易放手 , 而大钲资本的掌控能力值得怀疑 。 今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瑞幸逼宫事件 , 就是这种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 。
2021年1月 , 包括7位副总裁、18个城市总经理在内的42名核心管理人员 , 发布联名信要求罢免现任董事长兼CEO郭谨一 。
郭早年在中国交通科学院和交通部任职 , 后作为职业经理人进入神州系 , 曾担任陆正耀助理多年 。
选择郭谨一 , 是以大钲资本为首的资方 , 以及陆正耀、钱治亚领衔的创始团队之间 , 几乎最佳的平衡 。
后来发现 , 所谓的联名信 , 其实就是陆正耀和钱治亚组织并主持起草的 , 目的就是为了新任瑞幸咖啡管理层添堵 。
名下已经没什么“优质资产”的陆正耀 , 看到如今渐渐走出困境的瑞幸咖啡 , 可能并不会甘愿坐观其成 。 公司10月中旬推出的针对恶意收购“毒丸计划” , 正是意有所指 。
对于这家屡次创造“历史”的公司来说 , 故事可能没这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