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淡水鱼家族探秘

原标题:海南周刊|海南淡水鱼家族探秘
海南淡水鱼家族探秘
文章图片
孔雀花鳉 。 申志新供图
文海南日报采访人员李梦瑶
编者按
我国是渔业大国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鱼是富足、繁荣的象征 。 海南是“海的宠儿” , 盛产各种海鱼 。 然而 ,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 , 因降水量丰沛、河网密布等 , 海南岛的淡水鱼资源也十分丰富 , 目前共记录有7目26科149种 , 其中特有种23种 。 本期海南周刊关注海南淡水鱼及其衍生的鱼文化 。
海南淡水鱼家族探秘
文章图片
海南小条鳅 。 申志新供图
世界上任何一种人类文明自诞生之初 , 便无一例外地依赖淡水的滋养 。 海南岛向来不缺淡水 , 当154条河流呈辐射状流向海洋时 , 纵横的水系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琼州儿女 。 河湖泛碧波 , 鱼在水中游 。 逐水而居的海南先民打猎捕鱼 , 很早便开始和鱼打交道 , 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鱼文化 。
翻开海南淡水鱼类的“家谱”人们会发现 , 这一古老水生动物在琼岛算得上是“人丁兴旺”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 , 部分淡水鱼的生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 它们的生存繁衍受到影响 , 对它们的保护亟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
“就像一条见不到水的鱼离死亡不远 , 一条见不到鱼的河流同样如此 。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所副所长蔡杏伟呼吁 , 当我们向河流不断索取的时候 , 也应该学会关注淡水物种和生态系统的需求 , 寻找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方式 。
海南淡水鱼家族探秘
文章图片
海南墨头鱼 。 申志新供图
多元生境孕育丰富淡水鱼资源
鹦哥岭腹地 , 曲折蜿蜒的山涧溪流一路欢歌 , 在沟壑、乱石、险滩间溅起飞舞的水花 。
溯流而上 , 可见水底细石静静盘卧 , 倏来忽往的游鱼亦一览无余 。 与生活在大海的亲戚们不同 , 这些淡水鱼通常背为青、绿色 , 腹呈浅白色 , 长相相近频频“撞脸” , 但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护林员符金海总能从中一眼发现虾虎鱼的踪迹 。
“这种小家伙懒得很 , 不爱游泳 , 就喜欢趴在石头上 。 ”让他啧啧称奇的是 , 即便是再急的溪水冲刷而过 , 虾虎鱼都可以保持静止不动 。 之所以能抵御较大的冲击力 , 是因为虾虎鱼的左右两个腹鳍愈合成吸盘状后 , 可以让它们轻易“挂”在石头上 , 如轻功高手般飞檐走壁 。
这一生理特征让不过手指长的虾虎鱼在海南热带雨林溪流生境中活得潇洒自如 。 而当一股股细流自琼岛中部山区倾泻而下 , 途径峡谷、台地、平原、海滨阶地等不同的地理单元 , 奔涌壮大成澎湃洪流 , 更是为无数鱼儿提供了乘风破浪弄大潮的舞台 。
海南鲌、蒙古鲌、鲮鱼……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 , 是河流干流生境中的鱼类“大家族”;相较于“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 , 鲤鱼、鲫鱼、海南似鱎等鱼类显然更喜欢定居在水库、湖泊等静态水域中;在海鱼“势力”占据上风的河口生境中 , 舌虾虎鱼、中华乌塘鳢也能拥有一席之地 。
尽管习性、生境存在差异 , 仔细翻一翻“鱼谱” , 却发现它们中竟有逾五成成员来自同一个家族:鲤形目 。
“鲤形目是现生淡水鱼类中最大的一目 , 这一种类组成特征与国内其他地区基本保持一致 。 ”蔡杏伟介绍 , 不同的是 , 海南岛的淡水鱼均能适应一定的高温 。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鱼 , 那海南岛究竟孕育出了多少种淡水鱼?7目26科149种 , 这是截至目前的最新数据 。
海南淡水鱼家族探秘
文章图片
与1986年出版的<海南岛淡水与河口鱼类志>对照 , 人们会发现 , 在历史调查中 , 唐鱼、香港斗鱼和美丽华沙鳅等20多种淡水土著鱼未被记录 。
“我们对海南淡水鱼类资源的监测与调查还在进行中 , 或许在不久的未来 , 这一数据还将再次更新 。 ”蔡杏伟补充道 , 这149种鱼并不包括花鳗鲡等在咸淡水区中洄游的鱼类 , “如果加上这一类 , 海南淡水鱼家族的成员数至少要翻一番 。 ”
海南淡水鱼家族探秘
文章图片
保亭近腹吸鳅 。 申志新供图
23种淡水鱼进化为海南特有种
海南淡水鱼家族探秘
文章图片
倘若某山地的水热条件常年不均 , 往往会出现一侧林木葱郁、一侧草地青翠的“阴阳脸” , 这是一个翻开中学地理课本便能找到的知识点 。 但少为人知的是 , 生活在同一山地不同坡向水系中的鱼儿 , 其种类组成也有可能截然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