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行为|“群体免疫”的前世今生( 三 )


追溯英国近现代的历史 , 在重大的危机时刻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保障来维护社会团结 , 也从来不是英国政府的优先政策目标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那些卧床不起的病人不得不自生自灭 。 当时的一位卫生官员在给《英国医疗》的信中写道:“我从绝对可靠的渠道了解到 , 在过去几个月中 , 在我们的一些被反复轰炸的大城市的一些(医疗)机构中 , 还有成百——如果不是成千——慢性病患者 。 我还了解到 , 尽管很多慢性病患者在轰炸中身亡 , 另外一些重伤 , 在一些情况下他们居住的建筑物被严重损坏 , 给病人和医护人员都带来极大不便 , 卫生部却坚决地拒绝把这些不幸的、卧床不起的病人转移到城市之外相对安全和舒适的地方 。 ”
日后 , 因为很多这些行动不便的人干脆住进了防空洞 , 防空洞人满为患 , 且有暴发流行病的风险 , 英国政府才开始考虑疏散这些人群 。 但是 , 根据官方的指导原则 , 安置过程中他们也被列于末位:“指导原则应该是很明确的 , 需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最为有效地利用接收地区所能提供的有限住所 , 包括大型住宅、营地、旅馆等 。 由于住处有限 , 如何利用应该根据优先次序确定;显然婴儿和孕妇应该优先安置 , 同样不言自明的是 , 残疾人和老人应该位居末位 。 ”
3 在大西洋彼岸更无助的弱势群体
在自由主义的影响下 , 英国长期任由市场经济自由发展 , 鲜少通过国家的干预来纠正市场经济对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 , 使得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成为人间地狱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英国工人阶级的悲惨处境做了细致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 。 英国的状况给欧洲邻国带来深远的影响 。 由于这些自由主义的政策既有违基督教的基本价值观念 , 也不符合人道主义的原则 ,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扬弃了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 , 转而建立起注重社会公平、强调“社会团结”的经济社会制度 , 被称为欧洲大陆模式 。 但是 , 这不妨碍自由主义漂洋过海 , 传播到美洲大陆 。 美国的经济社会制度与英国如出一辙 , 与英国一道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 , 也叫作“自由主义”模式 。
美国从英国殖民地发展起来 , 继承了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 , 只是由于美国的地理和历史条件与英国不同 , 虽然美国也采取了与英国《济贫法》相似的制度 , 却在一些方面表现出与英国不同的特征 。
“贫困是由个人的道德缺陷导致的” , 一些更加极端的观念认为“贫穷本身就是一种罪恶” , 在美国得到强化的这种观念认为 , 与拥挤的“旧世界”不同 , 美国是一个流着“蜜糖”的新世界 , 地广人稀 , 拥有大量等待开发的土地和资源 , 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 , 劳动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 因没有工作而陷入贫困显然是出于个人的怠惰、游手好闲、酗酒等等的恶习 。 这种观念拒绝承认经济和社会环境也是造成失业和贫困的重要原因 。 因此 , 在殖民地时期 , 美国虽然沿用了英国的《济贫法》 , 却表现出了鲜明的特色 。 在美国 , “具有劳动能力”的乞丐和穷人 , 要面临更加严厉的惩罚 。 当时美国著名的清教徒科顿·马瑟曾经说过:“对于那些在游手好闲中放纵自己的人 , 上帝给了我们明确的训示 , 那就是 , 应该让他们饿死 。 ”早在1619年 , 弗吉尼亚就通过法律 , 遣送那些具有劳动能力的穷人去从事强制劳动 。 各殖民地纷纷立法以惩戒那些无所事事的穷人 , 他们或者被送去做佣工 , 或者被鞭打并驱逐出城 , 或者被送进监狱 。
由于独立战争和启蒙运动的影响 , 从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初 , 虽然美国各州动员更多的资源救助穷人 , 可是对穷人及贫困的歧视却同时变本加厉 。 19世纪初期的一位美国社会哲学家纳撒尼尔·韦尔甚至写道:“人道主义应该被搁置一旁 , 为了全社会的最大利益 , 应该把这些寄生虫统统杀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