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隋炀帝之前皇帝称“帝”,唐太宗后为什么称为“宗”?( 二 )


文章图片
“庙号”同“谥号”一样 , 它也有褒贬之分 , 且每个庙号也都有特定的含义 , 如太祖、高祖是开国之君;世祖、圣祖、成祖是重新打了次天下之君;仁宗、孝宗、睿宗是仁爱孝顺之君;圣宗是中兴之君;哲宗、兴宗、成宗、显宗是守成之君;宁宗是懦弱之君;高宗由盛转衰之君 。
在简单的介绍“庙号”、“谥号”之后 。 我们再来解释下为何唐之前称皇帝会用“谥号” , 而之后称皇帝会用“庙号” 。
为什么在隋炀帝之前皇帝称“帝”,唐太宗后为什么称为“宗”?
文章图片
这里我们先来看看唐之前皇帝的谥号与唐之后皇帝谥号的区别 。 首先唐之前的皇帝 , 如汉孝文皇帝 , 他的谥号是“孝文皇帝”、汉孝景皇帝 , 他的谥号是“孝景皇帝” , 再是唐之后的皇帝 , 如唐玄宗 , 他的谥号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 宋仁宗 , 他的谥号是“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
看到以上的区别 , 试问如果要称谥号的话 , 那唐之后皇帝的谥号有多少人能记得到?要知道 , 自唐之后 , 随着君主专制主义的加强 , 皇帝的谥号是越来越长 , 唐代皇帝谥号最五字或七字 , 宋代皇帝是十六字 , 明朝皇帝是十七字 , 清代皇帝则最多 , 多达二十四字 。 如此 , 试问就是这么多个字的谥号 , 谁能记得住 , 肯定是没有多少人吧 。
为什么在隋炀帝之前皇帝称“帝”,唐太宗后为什么称为“宗”?
文章图片
由此 , 这也就很好理解 , 为何唐之后的皇帝多要称庙号了吧!因为 , 唐之后皇帝的谥号实在是太难记啦!如果要继续以“谥号”来称呼 , 这恐怕会让那些学习历史的学生变疯的 。
同时 , 在明清时期 , 以目前我们的习惯来说 , 称呼明清皇帝多以年号来称呼 , 如嘉庆、嘉靖、康熙、永乐、乾隆等 。 而之所以此时会用年号来称呼 , 那是因为自元之后 , 皇帝一生就只有用一个年号 , 而不似之前的皇帝 , 一生有多个年号 , 如武则天 , 她一生就有12个年号 , 如天授、如意、长寿、延载、圣历、久视、大足、长安等 。
总得说 , 当代称呼皇帝就是什么简单就称呼什么 , 哪个方便就称呼哪个 , 只要你自己认为这个好记 , 你就可以称呼这个 。 #皇帝#谥号#隋炀帝收藏
那为何会有这样的不成文的叫法呢?
在弄懂这个问题前 , 我们先要弄清楚隋炀皇帝、唐太宗这两种叫法有何区别 。 简单地说隋炀皇帝的“炀皇帝”是谥号 , 而唐太宗的“太宗”却是庙号 。
那什么是谥号?庙号又是什么呢?
首先是“谥号” 。 谥号简单的说就是后人根据死者的生平事迹所给予的一种价值评定 , 《太平御览》载:“谥者行之迹也 , 累积平生所行事善恶而定其名也” , 就是后人会用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字来表示对死者一生的总结性评价 , 如隋炀帝的“炀” , 《谥法》言:“好内远礼曰炀 , 去礼远众曰炀 , 逆天虐民曰炀 , 好大殆政曰炀 , 薄情寡义曰炀 , 离德荒国曰炀” , 也就是说对于后人而言 , 隋炀帝就是一个薄情寡义、好大喜功的暴君 。
“谥号”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等三种 , 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等就为美谥;怀、悼、哀、闵、思、殇等就为平谥;厉、灵、炀等就为恶谥 。
简单的说 , “谥号”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生前的所作所为(对于皇帝而言 , 多不能达到这点 , 皇权至高无上 , 皇帝是天选之子 , 即使他再恶 , 除非是亡国皇帝 , 不然礼官只会给予美谥或平谥 , 不会给恶谥 , 即所谓“人臣之义 , 莫不欲褒称其君、掩恶扬善者也”);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三是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 , 后由新帝宣布 , 而大臣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