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隋炀帝之前皇帝称“帝”,唐太宗后为什么称为“宗”?

其实从来都没有人说称呼隋炀帝之前的皇帝要称“帝” , 而唐太宗之后的皇帝要称“宗” 。 当然 , 事实上 , 今时今日 , 在中国多数人的确是习惯称呼隋炀帝之前的皇帝为“帝” , 如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晋惠帝 , 而习惯称呼唐太宗之后的皇帝为“宗” , 如唐高宗、唐玄宗、宋太宗、宋仁宗、明仁宗、明武宗 。
为什么在隋炀帝之前皇帝称“帝”,唐太宗后为什么称为“宗”?
文章图片
明确的说以上之所以会这么称呼 , 主要是习惯性的 , 也就是不成文的叫法 , 并不是一定要这么叫 。 而且汉文帝、汉景帝、隋炀帝等这些叫法也是缩略式的叫法 , 正确的叫法应该是汉孝文皇帝、汉孝景皇帝、隋炀皇帝(这个是唐朝给的 , 隋朝给的是隋明皇帝) 。
当然 , 不可否认的是 , 在今时今日 , 的确大多数人都是如以上这么叫的 , 就是唐之前 , 称皇帝多带“帝” , 而唐之后称皇帝多带“宗” 。
为什么在隋炀帝之前皇帝称“帝”,唐太宗后为什么称为“宗”?
文章图片
那为何会有这样的不成文的叫法呢?
在弄懂这个问题前 , 我们先要弄清楚隋炀皇帝、唐太宗这两种叫法有何区别 。 简单地说隋炀皇帝的“炀皇帝”是谥号 , 而唐太宗的“太宗”却是庙号 。
那什么是谥号?庙号又是什么呢?
首先是“谥号” 。 谥号简单的说就是后人根据死者的生平事迹所给予的一种价值评定 , 《太平御览》载:“谥者行之迹也 , 累积平生所行事善恶而定其名也” , 就是后人会用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字来表示对死者一生的总结性评价 , 如隋炀帝的“炀” , 《谥法》言:“好内远礼曰炀 , 去礼远众曰炀 , 逆天虐民曰炀 , 好大殆政曰炀 , 薄情寡义曰炀 , 离德荒国曰炀” , 也就是说对于后人而言 , 隋炀帝就是一个薄情寡义、好大喜功的暴君 。
为什么在隋炀帝之前皇帝称“帝”,唐太宗后为什么称为“宗”?
文章图片
“谥号”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等三种 , 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等就为美谥;怀、悼、哀、闵、思、殇等就为平谥;厉、灵、炀等就为恶谥 。
简单的说 , “谥号”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生前的所作所为(对于皇帝而言 , 多不能达到这点 , 皇权至高无上 , 皇帝是天选之子 , 即使他再恶 , 除非是亡国皇帝 , 不然礼官只会给予美谥或平谥 , 不会给恶谥 , 即所谓“人臣之义 , 莫不欲褒称其君、掩恶扬善者也”);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三是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 , 后由新帝宣布 , 而大臣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
为什么在隋炀帝之前皇帝称“帝”,唐太宗后为什么称为“宗”?
文章图片
再是“庙号” 。 相对于“谥号” , 庙号是皇帝专用的 。 最初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兴者曰“中” , 然后根据“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 , 给予祖或宗的称号 , 一般开国皇帝必称祖 , 其余后继之君多称宗 。
【为什么在隋炀帝之前皇帝称“帝”,唐太宗后为什么称为“宗”?】两汉时期 , 对于庙号的给予十分谨慎 , 两汉数十位皇帝只有七位获得谥号 , 即汉太祖刘邦、汉太宗刘恒、汉世宗刘彻、汉中宗刘询、汉世祖刘秀、汉显宗刘庄和汉肃宗刘炟 。 但自三国时期 , 庙号开始逐渐泛滥 , 到了五代十国 , 无论是中原王朝 , 还是割据政权的君主 , 无论是有功 , 还是无功 , 他们皆有庙号 。
为什么在隋炀帝之前皇帝称“帝”,唐太宗后为什么称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