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知识点精细汇编( 二 )


2.从手法上看:联想、象征、铺垫、渲染、抑扬、对比、衬托、烘托、托物言志 、以小见大、虚实结合
(1)联想、想象:所谓联想 , 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 所谓想象 , 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 , 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 , 形象更丰满、生动 , 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
(2)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 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 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 主旨含而不露 , 隐而不晦 。
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 , 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 , 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 , 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
(3)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 , 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 , 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 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 , 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 可以制造悬念 , 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
如《故乡》开头对故乡荒凉景象的描写 , 为下面杨二嫂和闰土的出场做了铺垫 。 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 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 , 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 , 初冬 , 靠着火 , 穿棉袄) , 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
(4)烘托:烘托是用别的事物 , 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 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 , 而不是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来突出 , 它其实是一种侧面描写 。
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 , 白露为霜” , 次章的“蒹葭凄凄 , 白露未晞” , 末章的“蒹葭采采 , 白露未已” , 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 , 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 , 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 , 心境十分寂寞 。
(5)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 , 集中描写 , 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 , 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
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 , 成双成对的黄鹂 , 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 , 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 , 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一言以蔽之 , 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 , 追求笔墨酣畅 , 痛快淋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