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曾以“四大发明”领跑世界,泱泱大国不该沦为“诺奖”看客
文章图片
当地时间10月7日 ,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汉松宣布 , 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病原学研究室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国生物学家Jennifer A. Doudna , 以表彰这两位女性在“凭借开发基因组编辑方法”方面作出的贡献 , 两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760万人民币) 。
自1901年首次颁奖至2019年 , 诺贝尔化学奖已颁发111次 。 截至2019年 , 共有183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 , 其中英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凭借基因测序技术两次获得这项殊荣 。
最年长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97岁获奖的美国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 , 他因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的贡献在2019年获奖 , 也刷新了诺奖100多年历史上的一个纪录 , 成为获奖时年龄最大的人 。 最年轻的化学奖得主是1935年获奖的法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奥·约里奥 , 时年35岁 , 他与夫人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共同获奖 , 而这对“科研夫妻档”就是著名的居里夫妇的女婿和女儿 。
前不久 ,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 , 以表彰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有力预言的发现;另一半共同授予德国科学家莱因哈德·根泽尔(Reinhard Genzel)和美国科学家安德烈亚·盖兹(Andrea Ghez) , 以表彰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致密天体的发现 。
“诺奖”这两个含金量颇高的奖项 , 几乎被英、美、德等国包圆 。 年复一年 , 中国照例只能看个热闹 。
文章图片
(一)
在世界科技史上 , 中国曾一度领跑各国 。
中国的“四大发明”因其对近代世界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而备受关注 , 但“四大发明”远不能全面地反映中国的重大发明创造与技术文化传统 。
据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研究表明 , 中国历史上先贤辈出 , 科技成果丰硕 , “三十大发明”贯通古今——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 重大发明有3项;
夏商周时期 , 重大发明为4项;
两汉时期 , 重大发明数量明显增多 , 达9项之多;
魏晋南北朝则只有1项重大发明 。
隋唐五代重大发明增至5项;
两宋时期 , 重大发明也有5项;
明朝只有1项重大发明 。
清代没有一项重大发明 。
清朝灭亡后至今 , 百年间出现了2项重大发明 。
另据《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一书 , 中科院组织众多专家论证后提出88项中国古代重大发明创造清单 , 若再加上汉字、中式烹调术、铸铁犁与耧 , 以及三国时期刘徽用极限方法对古代阳马术的证明 , 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科学计算 , 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清单可增至94项 。
结合中国现代的重大科学成果 , 除杂交水稻技术和青蒿素药物2项应计入清单外 , 还有5项成果也可计入:华罗庚关于多元复变函数论的开拓性研究 , 汤飞凡在世界上最早分离出沙眼病毒 , 中国首先完成结晶牛胰岛素人工全合成 , 刘东升基于黄土与古土壤研究提出环境变化的“多旋回学说” , 以及吴文俊开创数学机械化领域的重大成果等 , 它们都属于在中国本土完成的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科学成果 。 这样 , 共有101项重要发明创造可作为计量研究的基础 。
- 月球背面有外星人?嫦娥与玉兔联手破谣言,证明月球是“广寒宫”
- 北极和南极——地球上未被开发过的“宝库”
- 科学家能通过“引力透镜”观测遥远星系,对方也同样在观测我们?
- 同人类共演化,解开人类“褪毛之谜”的虱子,现如今怎么消失了?
- 精装变“惊装”?!厦门一新房漏水、租客退租,谁来赔?法院判了……
- 暴跌13%!油价真的要“大跌”了!就在下周五晚上
- 奥密克戎,压垮全球风险资产的“最后一根稻草”?
- 传说中的“龙”或真实存在2:营口坠龙事件,专家的辟谣你信吗?
- 车事快讯11月28日消息|涨多跌少!大涨1.5元/升!下周油价“大跌”
- 俾格米人,为什么身材如此矮小,却能在10岁前结婚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