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时间简史—大科学家讲给小朋友的前沿物理学

我们为什么要谈时间呢 , 是因为我们通常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吗?这当然是一部分原因 。 还有一个也许是更重要的原因 , 那就是 , 为了解释宇宙中发生的各种现象 , 物理学家需要时间这个概念 , 同时 , 需要发明精确的仪器来记录时间 , 例如手表 , 例如手机里的时钟 。
给孩子讲时间简史—大科学家讲给小朋友的前沿物理学
文章图片
其实 , 人类记录时间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 日晷是古代的钟 , 用来看时间的 。 当太阳照到日晷上的时候 , 日晷上的那根针就将影子投在日晷的盘上 。 随着太阳在天上移动 , 针的影子就在盘上移动 。 日晷的盘上还有一些刻度 , 用来表示时间 。
我们再来看一下日晷盘上的刻度 。 我们看到 , 上面有子、丑、寅、卯等等 。 下方的那个“午” , 就是中午的意思 。 当晷针的影子与“午”重合时 , 就是中午12点 。 中国人用这个办法来记录时间 , 有好几千年了 。 而在古代巴比伦 , 用这种方式来看时间也有近6000年了 。 顺便说一下 , 晷这个字 , 就是日影的意思 。
那么 , 为什么用这种方式来记录时间是可靠的呢?这是因为 , 太阳在天上移动的速度基本上是不变的 。 当然 , 我们看到太阳移动主要是因为地球在转动 , 地球转动的速度也基本不变 。 远古的人当然不知道地球在转动 , 更不知道地球的转动速度为什么不变 , 但是他们通过观察发明了日晷这种比较精确的计时方式 。
我们的古代人除了“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需要看时间 , 一年四季种庄稼也要看时间 , 这就需要精确地记录季节的变化 , 这是比一天更长的时间 。 比如说 , 汉代有名的科学家兼文学家张衡写过一首长诗 , 就是《东京赋》 , 里面就写道:“规天矩地 , 授时顺乡 。 ”规矩现在是测量的意思 , 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 。 当然 , 张衡写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效法天地 , 可见 , 天地的变化是可以用来记录时间的 。 授时就是政府机构记录时间告诉老百姓 , 而顺乡就是遵守老百姓的习俗 , 这里当然包括种地 。
给孩子讲时间简史—大科学家讲给小朋友的前沿物理学
文章图片
说到张衡 , 我们要说说这位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 。 他出生在公元78年 , 正是东汉年间 。 他的祖父是东汉的开国功臣 , 他自己则不太喜欢当官 。 不过 , 因为他精通天文 , 东汉第六任皇帝汉安帝刘祜就请他来做顾问 , 后来又升他为太史令 。 太史令其实也不是什么官员 , 主要负责我们前面说的授时、制定历法 。 张衡就是在担任太史令期间改进了浑天仪 。
因为张衡不是什么大官 , 历史上对他的故事记录得比较少 。 1983年 , 上海电影制片厂拍了个《张衡》的电影 , 里面有不少张衡的故事 。 比如说 , 有一段故事是这样的:张衡一面在太学府抄书 , 一面研制地动仪 。 地动仪模型的出现 , 引起了骑都尉亶谱的惊恐 。 他污蔑地动仪为“妖器” , 下令将它烧掉 , 但当他听说这是写著名的《二京赋》的张衡所造 , 又加以夸奖 。 他假惺惺地邀张衡到家中 , 用盛宴和美女来诱惑张衡 , 希望张衡为一本预示吉凶的书作注 。
现在 , 我们对张衡的地动仪是否能够精确测报地震表示怀疑 , 但是他制造的浑天仪确确实实是重要的天文学仪器 。 张衡并不是浑天仪的发明人 , 浑天仪在西汉时就被发明了出来 , 但张衡极大地改进了浑天仪 。
浑天仪看上去是一个球体 , 其实是由几个可转动的圆圈组成的 。 现在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 这个浑天仪最大圆圈的周长有4米多 。 浑天仪有一根轴穿过球心 , 轴穿过南极和北极 。 北极就是北极星所在的位置 , 南极当然在我们中国是看不到的 , 张衡只是推测有南极 。 浑天仪的构造非常巧妙 , 它转动起来很像现代的望远镜 , 一个方向的转动可以抵消地球的转动 , 另一个方向的转动可以让浑天仪上刻着的28星宿的方向和天上星宿的方向完全一致 。
好玩的是 , 浑天仪上装着两个漏壶 , 壶底有孔 , 壶里的水通过孔滴出来 , 就会推动圆圈 , 让圆圈按着刻度慢慢转动 。 于是乎各种天文现象便赫然展现在人们眼前 。 这件仪器当时被安放在东汉皇宫里 , 在灵台大殿的一个房间里 。 夜里 , 房间里的人把某时某刻出现的天象及时报告给灵台上的观天人员 , 结果是仪器上所见与天上所现完全相符 。 这是非常神奇的事 , 说明张衡对天象的运行规律非常了解 。
给孩子讲时间简史—大科学家讲给小朋友的前沿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