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6万算算能月赚5万的充电宝生意!这好事美团咋不自己干?( 二 )


同时 , 在烧钱换市场后 , 头部企业的财报令人担忧 。
以怪兽充电为例 , 怪兽充电在日前发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 。 该二季度营业收入为9.724亿元 , 同比增长52.9% , 其中充电宝收入为9.32亿元 , 在业务收入中占比高达95.9% 。
除了营收结构仍然高度单一的问题外 , 其在营销投入方面高速增长 , 第二季度营销费用为7.71亿元 , 比去年同期的4.68亿元增长64.74% , 比第一季度6.62亿元的营销费用也多花了1亿元 , 同时在营收增速、净利润、净利润率等指标上大幅度下滑 , 第二季度怪兽充电调整后净利润为1720万元 , 同比下降55.67%
截至8月26日 , 怪兽充电收盘其股价为2.85美元 , 相比于IPO发行价的8.50美元降幅则已超过66% 。
另外一家充电宝企业小电目前正在排队等待上市 , 同样有营销费用大幅度上涨 , 但是利润下降的问题 。 小电营销费用在2018至2020年分别为2.6亿元、10.52亿元和14.72亿元 , 且占总收入的比例逐年提升 , 分别为61.5%、64.3%和77% 。 再对比利润2018年-2020年 , 小电科技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1.94亿元和-1.07亿元 , 其中2020年由盈转亏 , 较2018年亏损翻倍 。
小电的相关数据还揭示了这个行业的两个难点:
第一是地推人员的成本太高了 。 根据公开资料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小电科技拥有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中最大的直营业务拓展团队 。 在小电5992名全职员工中 , 业务拓展人员占比82% , 共有4919人 。
第二是共享充电宝企业的议价权并不高 。 小电科技激励费率逐步从2018年的25.2%上涨至2020年54.5% 。 其中 , 分成费率由2018年的24.2%增长至2020年的38.2% , 进场费率则从2018年的1%大幅增至16.3% 。 这说明场地方的权力越来越大 , 共享充电宝企业在场地反而是弱势的 , 行业优势无法转换成产业链上的优势 。
共享单车的前车之鉴还在 , 目前 , 整体来看 , 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的发展趋势有几分相像 , 行业风险是比较高的 。
美团充电宝放加盟 , 只是为了甩包袱?
既然这几家共享充电宝的“原创”品牌都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 , 那美团充电宝有没有可能做得更好呢?比如我们都知道单一共享充电宝的衍生生意价值有限 , 投入回报比低 , 那业务多元化的美团能不能通过整合后台成本提升共享充电宝业务的盈利能力呢?
结论是很难 。
首先 , 美团自身就还在亏损 。
八月末 , 美团发布了2021年Q2财报 。 财报显示 , 尽管营收大幅度增长 , 但同时亏损也在扩大:二季度 , 美团经调整净亏损22亿元 , 加上一季度的39亿元 , 以及去年四季度的14亿元 , 三个季度合计亏掉了75亿元 。 也是自2019年盈利以来 , 首次连续三个季度亏损 。
再考虑到美团的外卖餐饮、酒旅到店业务比较稳健 , 亏损扩大主要是新业务扩张导致 。 数据显示 , 二季度 , 美团新业务经营亏损92亿元 。 这和美团在去年启动美团优选的社区零售业务有关 。
在今后 , 美团实际上面临着两个主要的问题:
投6万算算能月赚5万的充电宝生意!这好事美团咋不自己干?】第一是应对好反垄断(摩拜)和共同富裕(平衡平台、骑手、商家)的新挑战 , 这关系到美团的基本盘 。 这意味着未来要同时加大对科研的投入 , 以及对骑手、商家的让利 , 对美团来说是非常重大的考验 。
第二是如何优化(或战略性放弃)新业务 。 比如共享单车业务 , 虽然能够加大美团和用户的触达 , 但是对美团的盈利有严重拖累 , 还招来了反垄断调查 , 那么是否要进行取舍 , 就是美团高层自己要考虑的事情了 。
再比如共享充电宝 。
我们在前面说过 , 直营共享充电宝的市场费用居高不下 , 是因为有两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一是地推人员成本太高 。 二是面对场地方的议价权太低 。
我们可以合理想象 , 如果能解决对场地方的议价权 , 是不是就可以不用那么多地推人员呢?
然后可以进一步想象 , 美团有餐饮外卖业务“管着”商家 , 所以议价权就高 , 推广共享充电宝的成本能降下来 。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
我们采访了北京一条拥有几十家餐厅的餐饮街其中一家餐厅老板 , 他告诉我们:“这条街 , 餐厅关了开 , 开了关的每月都有 , 共享充电宝的推销员每天都来 , 但对我们来说 , 店里有这个东西就行了 , 我们没人关注他(充电宝)是哪个品牌 , 多少钱一小时 , 也不指望靠他挣钱 , 哪个品牌都一样 , 虽而且我们也不会因为店里充电宝是不是美团的受什么影响 , 即便没有充电宝又如何 , 客人来吃饭 , 又不是来扫充电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