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锁定后的四个出路—评部分机构理财规模锁定要求


规模锁定后的四个出路—评部分机构理财规模锁定要求
文章图片
未设理财子公司的银行表外规模有可能被锁定 。 (1)据21世纪经济报道[1] , 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或将无法再新增理财业务 , 即存量规模锁定 , 逐步消化(下文简称“规模锁定要求”) 。 (2)近300家/5万亿元可能受影响 。 目前已有29家理财公司(含外方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获批筹建 , 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 , 同时考虑到已设理子公司银行母行待迁徙规模 , “规模锁定要求”影响区域中小银行约300家左右 , 规模约5万亿元 。 考虑到资管行业规模10%-12%的年化增长水平(参考麦肯锡/BCG预测) , 4-5年后相关中小银行资管部规模占比会实质性收缩 , 近似退出资管业务 。
规模锁定后的四个出路—评部分机构理财规模锁定要求】对暂无理财子公司资格的机构 , 后续可能的四个出路:(1)谋求独立设立子公司:目前理财子公司牌照主要发在华东地区 , 未来有可能延伸至中西部地区 , 估计由现在约30张增至60-70张(参考信托牌照数量) , 这适合表内资产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机构(以中等规模城商行和头部农商行为主);(2)谋求合资设立:区域中小行尤其是农商行 , 为探索参与门槛高的战略性业务 , 可以参考近期拟成立的国民养老保险公司[2]模式合资设立单独理财子公司 。 该公司由17家机构联合组建 , 其中10家为银行系理财公司 , 最大持股比例9%/最低不足3% 。 (3)募资后交给理财子公司作为第三方委托:参考保险资管 , 有渠道销售能力的中小机构可将资金交由同体系的头部机构委托管理 , 目前泰康资管三方业务占比超过50%/平安资管接近25% , 已成相关机构主要驱动业务;(4)全面转型代销:目前代销大行理财已成区域中小银行转型共识 , 但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资源禀赋或有差异 。 中小行中 , 财富管理业务一般由零售条线主导 , 依靠产品准入体系和客户信赖积累;资产管理业务由金市条线主导 , 依靠净值型产品体系和本行项目储备 , 全面转向代销后 , 业务与条线定位需要再调整 。
相对银行资管部 , 理财子公司制度红利显著 。 (1)相对传统银行资管部 , 理财子公司有资产配置(可以直接投资权益资产)、销售渠道(如可以在他行销售)、风险体系(如可以获得与母行差异化风险准入要求)等制度性红利 。 目前理财子在权益配置、多资产策略构建上显著优于传统银行自管部门 , 如70%以上FOF型理财产品由理财子提供 。 (2)根据理财半年报披露 , 全行业单只理财产品规模约6.5亿元 , 而理财子公司单支产品规模约15.6亿元且负债期限更长 。 理财子凭借资本和投研优势 , 目前募资能力上已大幅超过传统银行资管部门 。 随着现金管理型产品和摊余成本法产品逐步调整 , 传统银行资管部门实际上已难以应对资管新规后的发展环境 。
相对公募基金规模高歌猛进 , 理财子公司仍在探索自身产品图谱 。 (1)非标之后探索权益 , 但仍无完备资产解决方案 。 上半年市场波动加大 , 理财行业降低了风险偏好 , 压缩权益资产配置 。 截至2021年6月末 , 银行理财权益类资产1.17万元 , 占比4.08% , 较上年末下降0.2万亿元 , 占比下降0.67% 。 (2)公募基金是理财子学习对象但不是发展终局 。 理财子公司未来增加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净值型产品比例 。 该模式对客户承受波动上有更高要求 , 但刚兑逐步打破将推动科学投资和产品理念形成 , 从长期机会看 , 公募基金将是下一步理财子公司重点参考对象 。 但考虑到理财子负债端绝对收益要求和对波动容忍度更低 , 权益型公募基金并非理财子公司转型终局 , 从海外资管机构参股我国理财子公司定价中枢看(P/AUM约1% , 低于全能型1.5%/权益型2%/另类型5%) , 目前成熟市场仍将我国理财子公司定义为有较强销售能力的固收型资管机构 。
规模锁定后的四个出路—评部分机构理财规模锁定要求
文章图片
理财子公司
规模锁定后的四个出路—评部分机构理财规模锁定要求
文章图片
规模锁定后的四个出路—评部分机构理财规模锁定要求
文章图片
规模锁定后的四个出路—评部分机构理财规模锁定要求
文章图片
注:
[1]http://bank.hexun.com/2021-09-08/204319478.html
[2]http://icid.iachina.cn/IC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