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名酒集体向前,青酒为何落伍?


贵州名酒集体向前,青酒为何落伍?
文章图片
青酒复兴路在何方?
贵州素有“名酒之乡”的美誉 , 在人们记忆里 , 除茅台外 , 还有包括习酒、贵州醇、珍酒、青酒、鸭溪、安酒、平坝窖酒等全国优质品牌 。
在“酱酒热”下 , 老牌名酒正纷纷走上复兴之路 , 习酒销售破百亿 , 以“真年份”为卖点的贵州醇上演逆袭 , 安酒不久前签约姜文代言 , 匀酒、湄窖纷纷布局中高端……放眼望去 , 唯独青酒置身局外 。
“喝杯青酒 , 交个朋友!”这句经典文案曾是一代人的记忆 , 但青酒却已淡出公众视线多年 。 贵州青酒到底怎么了?
贵州名酒集体向前,青酒为何落伍?
文章图片
列为被执行人 , 青酒处境尴尬
青酒最近一次重回行业视野还是今年7月——“青酒列为被执行人”的消息在网络传开 。
贵州名酒集体向前,青酒为何落伍?】天眼查信息显示 , 7月7日 , 贵州青酒被镇远县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并立案 。 随后有媒体报道 , 2021年贵州青酒涉及多起合同和借款纠纷 , 还存在拖欠员工工资和社会保险的争议 。
其中与四川天府银行贵阳云岩支行之间的纠纷 , 云岩法院经过审查后 , 冻结了包括贵州青酒在内的企业与个人银行存款543.78万元或查封、扣押相应价值的财产 。
虽然此次被执行缘由并未公布 , 但此前贵州青酒已多次被法院列为执行人 。 2021年2月18日执行标的370万元左右 , 3月2日执行标的4.1亿左右 。
除了上述争端 , 摆在贵州青酒面前最大的问题 , 还是昔日“荣光”不在 , 市场声音微弱 。
曾有媒体就青酒的知名度在贵州随机展开抽样调查 , 不少消费者在听到青酒这一名称时 , 往往会第一时间想起那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词:“喝杯青酒 , 交个朋友” , 但是当细聊产品时 , 消费者均表示 , 想不起贵州青酒目前还有什么产品 , 更表示近期没有买过 , 也没有注意到贵州青酒的相关产品 。
在百度搜索页面 , 输入“贵州青酒”四个字 , 热搜提示的检索信息为“青酒怎么不火了”“青酒停产了吗”等等 , 青酒淡出消费者视野恐已成事实 。
曾经销售额仅次于茅台 , 位列贵州第二
青酒并非没有辉煌时刻 。
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 , 青酒销售额从几百万元猛增至10亿 , 一度仅次于茅台 , 位列贵州第二 , 曾是贵州响当当的名牌企业 。
资料显示 , 贵州青酒的前身是“贵州青溪酒厂” , 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 。 1956年 , 青溪酒厂转为国营企业 , 开始了规模化生产 , 早年产品主要为“青溪大曲” 。
贵州名酒集体向前,青酒为何落伍?
文章图片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 , 随着湘黔铁路的修建 , 大批铁路工作者来到贵州 , 青溪白酒以其卓越的品质成为铁路建设队伍特别供应的白酒 , 并被带往全国 , 声名远播 。 1986年 , 贵州掀起了大力发展贵州名酒的浪潮 , 青溪大曲在第四届贵州名酒评选中获得“贵州名酒”称号 , 其中38°青溪大曲是贵州省研制成功的第二个低度浓香白酒(首个产品是贵州醇) , 一炮而红 。
青酒的大发展发生在世纪之交 。
1997年 , 浓香型“青酒”系列产品问世 , 结合全新的经营理念 , 企业开始在央视投放广告 。 在那个传播相对闭塞的年代 , 青酒选择了香港影帝刘青云作为形象代言人 , 成为贵州首个邀请港台明星代言的企业 。 一句“喝杯青酒 , 交个朋友” , 精准聚焦白酒的社交文化属性 , 也让青酒一夜之间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品牌 。
到2000年 , 青酒销售额突破3亿 , 在2010年左右达到10亿规模 。 2012年 , 青酒销售额仅次于茅台集团 , 位列贵州省第二 。 2008年、2011年、2016年青酒连续三届获评“贵州名酒” 。
青酒复兴 , 敢问路在何方?
2015年前后 , 曾经红极一时的青酒开始淡出公众视线 , 梳理相关资讯不难发现 , 这一年后 , 青酒在互联网上的相关报道几乎为零 。 品牌传播的沉寂一方面反映出企业营销后劲不足 , 一方面也显露出青酒经营的危机 。
关于青酒的没落 , 各方给出了不同的观点 。
有营销专家认为 , 青酒之所以渐渐落伍 , 主要是三个原因 , 即品牌老化、组织老化与产品老化 , 这是不少老牌名酒的通病 。 这几年 , 青酒虽然尝试引进了一些职业经理人团队 , 但是最后都没有合作成功 。 企业本身经营问题加之最近几年存量挤压竞争加剧 , 使得企业整体发展比较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