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苹果向左,Costco向右( 二 )

中关村、木樨园等地也一度成为他们的常驻之地 。 每天往返于两地的次数不少于5次 , 多时能达到10次之多 , 每个黄牛将机器“扫回”后每人便能获得200-300元不等的辛苦费 。

由于苹果当时的产能有限 , 供给端无法平衡 , 进而导致零售店与市面货源紧张 , 大多数消费者不得不依靠这些线下经销商们购货 。

而当时 , 一台iPhone 4的溢价在1500-2000元之间 , 也就是说 , 经销商们每卖出一台机器便可获得此利润 , 如此可观的利润让一些普通消费者看红了眼 。

“都是雇人去排队买 , 一个人50-100 , 剩下都是我们自己的 。 ”徐海滨对《Wise财经》回忆起当年 。 那年 , 光靠做黄牛倒卖苹果这一生意他便赚了20万元 。

不仅在中国 , 去年8月 , 马来西亚一家苹果经销商挂出iPhone 5S只需50美金的广告牌 , 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顾客 , 同时也可以将积压的库存清仓 。

令商家意想不到的是 , 当天竟然有过万人来排队抢购 , 顾客像潮水一般涌入商店内 , 现场异常混乱 , 为安全起见商店不得已被迫关门 。

如今 , 苹果的光环褪去 , 我们虽然还能看见苹果新机发售后站在零售店外的黄牛们 , 但属于苹果的抢购时代已然过去 。

苹果老矣 , 只好把“抢购”的机会留给了与它年龄相当的继任者——Costco 。

8月27日 , Costco在上海闵行开业 。 虽然门店地处偏远的“闵大荒” , 但这依旧无法阻挡上海市民的热情 。 当日 , Costco为闵行店预备了余1200个停车位 , 但开业不过一小时 , 停车场等位就需要3小时 , 周边交通基本瘫痪 。